“亲爱的学生,千万不可松懈下来,否则会掉到车轮底下去的。”
——《在轮下》
《在轮下》教育之困、之惑、之痛不独我们在承受。看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在轮下》,心中涌起无尽伤悲。
一个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的学生汉斯,在最美的青春从盛放到衰败直至殒落,让人不能不感慨唏嘘。然而,除了他的一个鞋匠邻居,从来没有人反思,是不是对这孩子有所亏欠。当他渐渐被人遗忘,人们也许更容易接受教务长的教导:“亲爱的学生,千万不可松懈,否则会掉到车轮底下的”。
《在轮下》片段生活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不曾被碾压?谁能到达真正想去的地方?
作为家长,教育常常是个绕不出去的弯,也是一个打不开的结。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出类拔萃。但是,除了成绩,对于孩子,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事情?
故事里的那个男孩,本来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却常常受头痛的困扰。身体和心理都在飞速变化的青春期,没有人关心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书摘片段现实中我们很多孩子,早起晚睡,压力山大。女儿同学画了一幅初一生活的日常轨迹,画风清新生动,但画外无奈辛苦,让人心生怜惜。她各方面都优异且均衡,每日作息尚且如此,其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该花费多少心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又将如何面对一次次的排名、反思甚至责难、惩罚呢?
笑笑同学画作只要第二天要上学,女儿临睡前就会反复叮嘱我,“6点10分叫我,一定要叫醒我!” 然后我听着她的呼吸在静夜里清晰而均匀下来,也只能轻轻掖一下被子,期待她做个好梦。
我想起前两天她做的社会课程题目。长长的题干,大意是问安第斯山脉适合种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中的哪三样。女儿独立做题,我只瞥了一眼就差点晕了。我资质一般,免不了狭隘,但我搜尽枯肠,也想不出做类似题目的意义。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离我们千万里之遥,而多少人终其一生生活半径也就方圆几百里,让他青少年时代记背另一个半球的某个地方出产什么作物真的有意义吗?倒不如少排一些填鸭式的知识点去背去忘,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去田间地头看作物到底长什么样。社会地理知识当然重要,但是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深度了解到细枝末节,就值得探讨。孩子们每天被大量的习题、诵默困在书桌旁,连美国总统选了谁也无从知道。
书摘现在的体制下,孩子辛苦,老师辛苦,但有没有人思考过这样的辛苦是不是值得?昨天正好看到一则网络新闻,如果是真,那就是给教育打了一记耳光。说的是一个八旬老太,独自培养女儿到清华大学毕业,又帮女儿带外孙女儿从一岁直到成年,为了这俩至亲之人,老太卖掉北京的房子供养女儿、外孙女留美,终于随女儿移民美国以为可以三代同堂、共享天伦,不料却受尽冷暴力虐待,实在不堪死在美国的可能,而身无分文地回归无家可归的家乡。做清华大学的学生是多少学子的梦想,可是呢?
书摘成绩,成绩蒙蔽了多少人的眼睛和心灵。
《在轮下》是一个极致悲伤的故事,汉斯是一个极度孤寂的少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顽强地成长。应该有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教育领域的人,真正去思考,什么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如果不记得思考,记得读一读《在轮下》,去体会汉斯的忧伤与迷茫……
网络新闻截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