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参赛心得

参赛心得

作者: XIEXIAOTIAN929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09:34 被阅读58次

    每一次经历都是生活给予的宝贵经验,是成长的必然,这次参加江苏省土木结构创新竞赛也不例外。相比竞赛结果而言,这次参赛及赛前准备的过程对我们而言更为重要,准备过程中我们对结构对工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友情。通过与兄弟院校的比赛,认清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开阔了视野,受益颇多。下面我将逐一汇报我们的参赛感悟。

    说实话,能参加这次比赛我们感觉特别惊讶。感谢老师能如此的信任我们,把这一难得的机会给我们。我们最大的短板就是理论功底方面有所欠缺,只学习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只是略有接触。但我们相信勤能补拙,我们三个人在准备阶段进行了分工,鲁玉杰主要负责制作模型,我和周子鹤主要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分析结构。我们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对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而后便一遍又一遍的制作模型、加载、观察破坏情况……就这样,我们制作的模型有二十余个。最后我们从结构的复杂程度,荷重比,制作难度等方面选出了我们的参赛模型,进一步详细的分工后练习了五次,最后的两次结构的破坏形式完全相同。荷重比达到了428比最初的267增加了100多。能取得这样的进步我认为是努力的结果。

    团结协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三个人的工作的。在参赛模型确定后,我们对制作的先后顺序,每个人的任务进行了细化,对每个杆件进行了编号。例如鲁玉杰动手能力最强,负责做拱和卡槽,周子鹤负责切割杆件和加固节点,我负责装配。这样大大的缩短了制作时间,而且整个制作过程有条不紊。赛前教员也给我们讲了往年参赛的经验与教训,有些参赛组甚至在比赛中发生了争执,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三个之间对结构也发生过争论,但我们统一意见之后就会向着一个方向努力。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助推器。

    准备这次比赛,使我们把之前学过的知识都回忆了起来,可以说是对学到的知识的一次综合,梳理了大学所学的力学和其他专业知识。对构件的受弯、受压、受扭以及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的相关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学到了关于拱的相关知识。对工程实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个本科生,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比较少,通过比赛我们对工程实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为了找到更优的结构,我们养成了观察生活中的结构的习惯。在去扬州的路上,我们近距离的观看了南京长江四桥的结构,对悬索桥有了直观的印象。还有高压电的钢架搭接方法,总之,生活处处有力学。

    参加这样的比赛,细心、耐心、恒心,是必不可少的。结构制作容不得一丝差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数字化分析手段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结构的分析,但前提是理想化的情况下。但实际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材料,实际制作中也是有误差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所以拥有这三心是成功的关键。

    以上是我们小组这一个多月以来的感悟,下面我对我们参赛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整理,以供后来的参赛队借鉴。

    第一、挑选好材料非常重要。的再好的设计理念都是通过材料来表现的。我们的结构中有一根杆件的材料有些问题,结果结构就在这里破坏了,我们之前的实验中没有一次是从这里断的。而且通过分析这里的受力也不是很大。因此,要选好材料。

    第二、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尤其是加载的过程中。当结构定下来的时候,就不应该胡思乱想了,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不要管其他人。教员跟我们讲过,把自己的结构练好,正常发挥,成绩一定是不错的,看到别人有更好的结构,想人家学习就是了,保持平常心。

    第三、比赛中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每次比赛中都会有失误,毕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就如同高考,可能实际的成绩距离自己的估分差的很远,水平没有发挥出来也不要气馁,积累经验再接再厉。

    第四、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打好基础。用一些力学分析软件多分析分析自己的结构,找到削弱点和加强点。尽可能提高荷重比。

    这次比赛虽然我们获得了二等奖,但由于初次参赛,有很多问题没有注意到,导致在加载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希望我们的感悟能对后来者有所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参赛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qk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