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程序员
Java集合框架(一)

Java集合框架(一)

作者: cuzz_ | 来源:发表于2018-03-05 12:59 被阅读0次

集合类存放于java.util包中,集合类存放的都是对象的引用,而非对象本身,出于表达上的便利,我们称集合中的对象就是指集合中对象的引用(reference)

集合类型主要有3种:set(集)、list(列表)和map(映射)

通俗的说,集合就是一个放数据的容器,准确的说是放数据对象引用的容器

Collection接口

Collection 是最基本的集合接口,一个 Collection 代表一组 Object,即 Collection 的元素,Java不提供直接继承自Collection的类,只提供继承于的子接口(如List和set)

Collecton接口常用的子接口有:List接口、Set接口

List接口常用的子类有:ArrayList类、LinkedList类
Set接口常用的子类有:HashSet类、LinkedHashSet类如

接口多态的调用

Collection<String> collection = new ArrayList<String>();

741560-20170330144456389-1484217347.png
注意
学习Java中三种长度表现形式
  • 数组.length 属性,返回值int
  • 字符串.length() 方法,返回值int
  • 集合.size()方法, 返回值int

Iterator接口

迭代器概述

java中提供了很多个集合,它们在存储元素时,采用的存储方式不同。 我们要取出这些集合中的元素,可通过一种通用的获取方式来完成

每种集合的底层的数据结构不同,例如ArrayList是数组,LinkedList底层是链表,但是无论使用那种集合,我们都会有判断是否有元素以及取出里面的元素的动作,那么Java为我们提供一个迭代器定义了统一的判断元素和取元素的方法

  • hasNext()如果有元素可以迭代,则返回true
  • next()返回迭代的下一个元素

Iterator接口,找实现类,Collection接口定义方法,ArrayList重写方法iterator()返回了Iterator接口的实现类的对象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lection<String> collection = new ArrayList<String>();
        collection.add("cuzz1");
        collection.add("cuzz2");
        collection.add("cuzz3");
        collection.add("cuzz4");
        
        // 迭代器,对集合ArrayList中的元素进行取出
        // 调用集合iterator()方法取出,Iterator接口的实现类的对象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collection.iterator();
        // 接口的实现类对象,调用方法hasNext()判断集合中是否有元素
        boolean bool = iterator.hasNext();
        // 接口的实现类的对象,调用方法next()取出集合中的元素
        // String str = iterator.next();
        // System.out.println(str);
        
        // 迭代是反复的内容,使用循环实现
        while(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

集合元素的转型

使用集合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集合中储存都是对象的地址,那集合可以储存基本数据类型吗?
    jdk1.5版本以后可以存储了,因为出现类基本类型包装类,可以自动装箱操作,这样集合中的元素就是基本数值的包装类对象
  • 存储时提升了Object。取出时要使用元素的特有内容,必须向下转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Collection<String> collection = new ArrayList<String>();
        // 不指定数据类型
        Collection collection = new ArrayList();
        collection.add("cuzz1");
        collection.add("cuzz2");
        collection.add("cuzz3");
        collection.add("cuzz4");
        Iterator iterator = collection.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由于元素别放进集合后全部被提升为Object类型
            // 当需要使用子类特有的方法时,需要向下转型
            String str = (String) iterator.next();
            System.out.println(str.length());
        }
    }
}

注意如果集合中放的是多个对象,这时进行向下转型会发生类型转换异常

增强for循环

JDK1.5新特性,增强for循环,JDK1.5版本后,出现新的接口 java.lang.Iterable
Collection开是继承Iterable,Iterable作用,实现增强for循环
格式:
for(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数组或者集合 ){
}

泛型

泛型的引入

在前面学习集合时,我们都知道集合中是可以存放任意对象的,只要把对象存储集合后,那么这时他们都会被提升成Object类型。当我们在取出每一个对象,并且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时必须采用类型转换。比如下面程序: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abc");
        list.add("itcast");
        list.add(5);                        // 由于集合没有做任何限定,任何类型都可以给其中存放
                                            // 相当于:Object obj=new Integer(5);
    
        Iterator it = lis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 需要打印每个字符串的长度,就要把迭代出来的对象转成String类型
         String str = (String) it.next();   // String str=(String)obj;
                                            // 编译时期仅检查语法错误,String是Object的儿子可以向下转型
                                            // 运行时期String str=(String)(new Integer(5))
                                            // String与Integer没有父子关系所以转换失败
                                            // 程序在运行时发生了问题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str.length());
        }
    }
}

泛型的定义和使用

从JDK1.5开始,引入了参数化类型(Parameterized Type)的概念,改造了所有的Java集合,使之都实现泛型,允许程序在创建集合时就可以指定集合元素的类型,比如List<String>就表名这是一个只能存放String类型的List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cuzz1");  
        list.add("cuzz2");  
        // list.add(1);   // 类型不符,直接报错
}

伪泛型

Java语言中的泛型则不一样,它只在程序源码中存在,在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中,就已经被替换为原来的原始类型(Raw Type,也称为裸类型)了,并且在相应的地方插入了强制转型代码,因此对于运行期的Java语言来说,ArrayList与ArrayList就是同一个类。所以说泛型技术实际上是Java语言的一颗语法糖,Java语言中的泛型实现方法称为类型擦除,基于这种方法实现的泛型被称为伪泛型

泛型类

一个泛型类(generic class)就是具有一个或多个类型变量的类。定义一个泛型类十分简单,只需要在类名后面加上<>,再在里面加上类型参数:

例如,API中的ArrayList集合:

class ArrayList<E>{ 
    public boolean add(E e){ }
    public E get(int index){ }
}

创建对象时,确定泛型的类型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此时的变量E就代表String类型

class ArrayList<String>{ 
    public boolean add(String e){ }
    public String get(int index){ }
}

泛型的方法

定义格式:修饰符 <代表泛型的变量>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 }

例如,API中的ArrayList集合中的方法:
public <T> T[] toArray(T[] a){ } ,该方法,用来把集合元素存储到指定数据类型的数组中,返回已存储集合元素的数组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String[] arr = new String[100];
String[] result = list.toArray(arr);

泛型的接口

与泛型类定义类似

public interface List <E>{
    abstract boolean add(E e);
}

实现类,先实现接口,不理会泛型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implements List<E>{
}

后期创建集合对象的时候指定数据类型,new ArrayList<String>()

泛型的通配符

通配符 “?”

如果定义一个方法,该方法用于打印出任意参数化类型的集合中的所有数据,“?”,如List<?>,“?”可以代表任意类型,“任意”也就是未知类型。

public class Generi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String> array = new ArrayList<String>();
        HashSet<Integer> set = new HashSet<Integer>();

        array.add("123");
        array.add("456");

        set.add(789);
        set.add(890);

        printItems(array);
        printItems(set);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Items(Collection<?> collection){
        Iterator<?> iterator = collection.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
通配符上界

<? extends Employee>限制的是父类, 上限限定

酒店员工是厨师,服务员,经理三者的父类,所在只有这三个限定在其中

public static void iterator(ArrayList<? extends Employee> array){

    Iterator<? extends Employee> it = array.iterator();
    while(it.hasNext()){
    // 获取出的next() 数据类型,是什么Employee
    Employee e = it.next();
    e.work();
    }
}
通配符下界

<? super Employee> 限制的是子类, 下限限定
只能传递Employee的父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Java集合框架(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tq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