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谈《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

谈《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

作者: 春风得意马蹄疾_fa93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20:56 被阅读0次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这些爱情诗纯朴真实,赋予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风味,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自由交往、平等相爱和忠贞不渝的爱情生活。这是我国爱情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而《诗经》中的爱情历来都为后人所称赞。直至今日,我们也一直在探讨、在追求最理想的爱情,但最理想的爱情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老祖先那里得到答案,在《诗经》中找到答案。我认为《诗经》中所反映的最理想的爱情模式应该是淑女配君子、自由交往、平等相爱,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态度。

诗三百篇中第一篇就是《关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窈窕”一词在古人看来, 须是内在美兼外在美, 内外都美才能称得上“窈窕”。因此, 不难得出“淑女”第一条标准就是内外兼修, 娴静美好。从这点来看, 中国人的审美眼光从古至今, 外表一直是评判“淑女”的重要标准。“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描述的是淑女劳作的场景。 她是那样的认真、一丝不苟。也许在我们古代先民们看来, 淑女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想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称不上“淑女”。这里, 我们可以看到“淑女”第二条标准就是“勤劳”了。那对君子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呢?“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诗歌中描写“君子”的动词有三个“求” (追求) 、“友” (亲近) 和“乐” (使快乐) , 不难看出这是男子追求女子的过程,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男子爱慕女子而不得的时候, 他没有轻言放弃, 也没有移情别恋, 这就是评价“君子”的第一个标准——爱的执着、坚定。男子也要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他的进步其实也是一面镜子, 他去学习弹琴鼓瑟、敲钟打鼓, 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高雅, 折射出“淑女”本身必是一个高雅的人, 因此我们也看出,君子的第二个标准就是品德高尚,为爱提高。所以我们说,一个内外兼修、娴静美好,一个品行高尚、忠贞不渝,这二者的结合便是最理想的爱情模式了。

《诗经》时代没有封建社会的“男女大防,授受不亲”的思想观念。当时的男女青年可以自由交往,携手同游,享受着异性情感交流的欢乐。《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就描写了阳春三月、大地回暖、少男少女携手共游的场景。《君子阳阳》也描写类似的场景,情人相约出游,互相爱慕,乐趣无穷。这些青年男女公开自由交往,游乐欢愉的场面在以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是不可多见的。当男女的爱情遭到挫折时,他们不是逆来顺受、听天由命的。而是毅然反抗,表示对爱情的专一和择偶自由的决心。《 柏舟》中的那位少女坚决不听从父母安排,誓死也要和心爱的人结合,斩钉截铁的表示:“之死矢糜他”非自己选择的男子不嫁。女子本已有心上人,要求婚姻自主,可是却遭到家庭的反对。她表示自己绝不改变主意,并怨恨母亲和老天不能理解自己。而《将仲子》中“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女子一方面对自己的心上人“仲子”难以释怀,另一方面又劝告她不要越墙来幽会。她希望“仲子”能理解她的心情,她是爱他的,但又担心这样的幽会被父母兄弟以及邻人发现,受到他们的指责和非议,多少还是有埋怨之意。希望能获得婚姻自由,不希望父母兄弟多加干涉。所以说,自由交往、平等相爱也是理想的爱情模式。

追求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诗经》所要表达的另一个主题。如果说,不自由的爱情是不完美的,那不忠贞的爱情便是虚假的。《诗经》中所赞扬的爱情都是忠贞不渝、专一不二的。而那些“二三其德”“朝东暮还西”和“始乱终弃”的人无一不受到谴责和嘲讽。如《诗经》中非常著名的诗篇《氓》。这是一首弃妇诗,诗人通过女主人公的叙述,写出了她与“氓”由订婚、结婚到婚后遭受虐待,最终被遗弃的经历,感情真挚,令人动容。诗的开头写《氓》嬉皮笑脸,以《贸丝》之名向女子求婚,女子非常珍重与之建立的友谊,尚未识破“氓”的本质,许之“秋以为期”的婚约。分别时还“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体现了女子忠厚善良的品德和对爱情的纯真憧憬之情。继而期盼“氓”的到来达到了“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地步。之后就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带着自己嫁妆嫁到“氓”家。进一步表现了女子的善良和对爱情执着。婚后“三岁食贫”“夙兴夜寐,糜有朝矣”辛勤劳作,任劳任怨,企盼与丈夫白头偕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子容颜渐衰 “其黄而陨”,“氓”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是对女子“二三其德”情态不专,继而更是“至于暴矣”拳脚相向,最后索性将她赶出家门。总览全诗,女主人公的善良真诚和男主人公的背信弃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态度截然相反,也寄托了作者和读者的感情倾向。爱情就要忠心不二,矢志不渝,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追求的理想模式。

总而言之,《诗经》作为一部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它不仅为我们记录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或欢快、或痛苦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民族风俗习惯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是中华文化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诗经》中所描述的理想的爱情模式更是另后人心驰神往,孜孜所求。

相关文章

  • 谈《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这些爱情诗纯朴真实,赋予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风味,反...

  • 【原创102】包容解决不了合作中的价值观问题

    现实中,人和人之间经常出现矛盾和冲突。我和你谈生存,你和我谈理想;我和你谈面包,你和我谈爱情;我和你谈商业,你和我...

  • Day39《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读书笔记

    第三十九讲什么是真的健忘 中国哲学家都不专门谈爱情,但在文学中从来不乏爱情的主题。这种情的价值在早期的《诗经》 、...

  • 《诗经》中的爱情

    在我还年少的时候,不会读《诗经》,自以为古人的爱情应该是内敛而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没有情不自禁的理智,甚至他们...

  • 诗经中的爱情

    读诗经,品读诗经中的爱情,我发现,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代,爱情是那么美,那么值得人们珍惜——一...

  • 赏析

    其实《诗经》中,不只是《关雎》,还有《桃夭》、《蒹葭》等大量的诗歌都体现着这种理想的审美关系。《蒹葭》更是把爱情的...

  • 《文学回忆录》| 读书笔记13

    第11讲 诗经续谈 在昨日的读书笔记中,简单的提到了诗经的内容及背景。今天的这一章讲述中,会详细介绍关于诗经的...

  • 姑娘,你要LV、古驰、爱马仕还是香奈尔?

    关关雎鸠,有女好逑 1.为什么诗经里的爱情那么美? 2.你理想中的爱情又是怎样的? 3.你真的会赞美一个人吗? 4...

  • 真实的自己

    有个现象,人们总是喜欢和陌生人谈理想,谈爱情,谈人生,谈深刻的话题;却往往和熟悉的人谈天气,谈饮食,谈购物,谈些无...

  • 理想与现实的爱情故事

    理想中的爱情: 现实中的爱情故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u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