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关于现实的。北京女子图鉴其实是都市众生相。
由高情商的戚薇演真的特别合适,因为这部剧不是偶像剧,不是言情剧,也不是家长里短,更像是是一个接近现实生活的一个作品,当然有励志的成分在里面。
一个刚毕业,心里有点雄心想到大都市打拼的年轻人。一个北漂女。那时她的名字叫陈可依。
在她毕业后的十年,发生了什么事?
她大学时期的男朋友是同学。
以前的男同学王涛,在北京接待了陈可,是陈可在北京最开始落脚的地方.猥琐的样子,企图强上陈可.
她的男朋友本来答应和她一起去北京闯荡,结果自己的母亲截瘫,为了维持自己家里的生活,也不想拖累她,在她差点被王涛强上的那个晚上和她分手。
同乡闺蜜佳佳,在陈可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了她,属于先来北京几年的北漂,已经有了些自己在社会中生存的经验,是陈可在北京的第一个向导.
陈可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是一个公司的前台,还是王涛介绍的.
佳佳带陈可认识了吴总,一个公司的高管.陈可发现请女伴的饭局对于商业人士和年轻的女伴不是简简单单的吃饭,是花瓶的作用.
在吴总的帮助介绍下陈可面试进入了一家外企公司,那以后她的名字就变成了陈可,她在那里体会到了办公室政治,初入职场的陈可没有选择站队,但是和她的上司张超谈起了恋爱.这恋爱没有公开.陈可在新公司认识了一个不错的同事,不能算作朋友.算是陈可的职场的一个引路人.像是一个画外音一样把一些职场生存法则介绍给陈可.
张超是陈可在北京的第一段恋情,他是一个传统的男性,出身普通,努力工作.但不进人情,不通事故.观念上大男子主义,希望自己在恋爱关系中是绝对主导的地位.他很爱陈可,但陈可有的雄心他没有.他为陈可在生活上迁就了很多,比如开始吃火锅.
但是对于陈可而言那样的生活跟在四川家乡没有什么区别.一眼就可以看到底了.这不是她要的生活.她不喜欢张超的为了吃一顿金钱豹自助餐而提前列清单,要吃饱扶墙走的样子.她选择了不辞而别.她没有看到张超在背后做的努力。其实倒也无所谓了。
我还记得的一幕是当在张超的住处,张超和陈可还在刚开始的热恋期,他跟陈可说要她搬过去和他同居.陈可拒绝了.很多时候,我们开始一段恋情是因为身体的感受。
后来陈可在同乡闺蜜的带领下进入了北京的夜场社交圈,认识了一个国企的hr和一个时尚杂志的编辑.
她们很快打成一片
在国企hr的指导下,陈可面试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这时她遇到了赏识自己的领导.
是女领导.
是陈可新的向导.
陈可的第二段恋情是和一个富二代客户.
叫于扬.她和于扬的恋情里,于扬一直没有对外承认.最终陈可发现自己并不是对方最满意的伴侣人选。
陈可后来还谈过一次像一场重感冒一样的恋爱,喜欢上了一个归国导演,这导演是一个长着大叔脸的小白脸。陈可在那段恋情里全盘接受对方的价值观和生活品味,后来分手了,分手后,陈可在商场看到那导演和一个富女人在一起了,导演还在不停地对着新女友说着情话。据后来和在夜店认识的那两闺蜜的谈话中,她说自己当时很想上去抽他丫的,但是看到那女人身上背的包是45万的。她说被这样的女人翘了,自己是真服气。这句话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这里面带着一股心气。就那么一股劲,在以前民国时期的戏园子里,有的角因为听到其他人唱的某一出戏太好了,是自己望尘莫及的,就撂下“得了,这出戏我再也不唱了。”如果,我知道在这一出戏唱不过你,我宁愿永远不再唱。这股子劲。我猜测陈可当时是类似的心态。大概是:“得了,我没这姐妹有财力,过得好,我在感情上输给她,不丢人。”然后激励自己继续上升。
张超
在张超的人生里好像没有更多选择,起码他没有看见。
除了努力工作,做得更好的业绩,期望得到一个伯乐赏识。他的人生似乎一眼就可以看见在北京结婚,贷款买房,计算开销以还房贷,省吃俭用。
张超在知道陈可应聘外企的时候生气可能是因为男人的自尊心,当他建造的重要感消失了的时候,就会产生危机感。对自己的情绪没有控制将会导致嫌隙产生。
张超想要给陈可未来,可是陈可认为他给不了她想要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