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回到生命与文明的“锚点”
走向一条“生命河”;
读懂一份“文明谱”;
解答一道“现代题”;
洞察一场“未来秀”。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拥有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是确保理想中的未来。
越是“无用”的学习,才越是对人生有大用。
回到文明的底层逻辑,看见文明的支点及可能,才是教育人借以超越时代迷宫的精神和价值指南。
人类永远是在强化社会基础运行规则的前提下,不断追求更高程度的个性化和自由。
抗解效应,即所有为社会带来繁荣的技术与文化引擎,又总是会伴随程度不一的负面效果。
一流的教育人,选择与当下使命为伍,坚持有长期价值的事。所谓长期的价值,就是我们和孩子们未来的所爱。
培养智能时代的“理想新人”,它是对已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整合式表达。
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就可获得,高级的愿望通过自律方可获得,顶级的愿景通过“煎熬与合作”才可赢得。
詹大年·从教40年更加洞悉,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其实正是我们的“问题”
真爱孩子就是真真切切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生命里的需求,并且满足这种需求。
还有一种爱,是爱孩子给自己创造的某种价值。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每一个孩子的价值,在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除此以外,教育没有价值。
“‘问题孩子’四个字,有人首先看到‘问题’,有人首先看到‘孩子’,看到‘问题孩子’就头疼的,是没有良心的;看到‘问题孩子’心痛的,才可以当老师。”
在好老师眼里,没有优生,也没有差生,只有学生。
关于教育:在文明的长河中,教育的根本目标究竟是什么?
刘慧(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讲,要培养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提供文明的语言是基础,至少要做好两点,一是让语言优雅、精致起来。二是让语言建立起合理的逻辑,用逻辑指导语言。
“如果说大中学更侧重语言的逻辑,那小学侧重的是语言的诗意。我们把重点放在一座校园的语言生长与语言美学环境的塑造。”
关于人性:人性向善也趋恶,这份不确定给教育带来了什么?
李海林(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
教育的本质是抑恶扬善。抑恶,教育要有底线,不要坏人心,哪怕这样做可能带来实际好处,也不能这样做。扬善,教育要有自己的人性理想,教育的使命是给孩子一种人性的底色。
教育是有边界的。不要试图把人培养成神,超越了人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也不会成功。
最重要的是,教育不要违背孩子天性,孩子的天性是教育的资源,不是要改造的对象。在教育领域里,无害即是善。
关于安全:寻找安全感,是文明进步与人生奋斗的最基础动力
李建华(河南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
S:steady,稳定,给予我们基本的自尊与自信。
A:alive,活跃,热带雨林般的生态,才会人情活跃、思维跳跃。
F:free,自由,意味着对时间的轻松把握,对空间的任意抵达。
E:equal,平等,托举人格,决定精神的站立。
他认为,一所有安全感的学校,就是让孩子感到“爱+被爱”;让教师感到“善待+期待”;与家长和更远方的人产生“关系+联系”。
关于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才有“力量”?又该如何习得?
卢志文(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
知识分为感性,理性和活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人类行为直接触动而形成的知识,如感悟、直觉等;理性知识,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真实性、规律性的理解,如书本理论、公式;活性知识,是人类对于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识,反映个体行为背后的本源,如王阳明的“致良知”,康德的“价值判断”,J.H.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等。
过于重视理性知识,忽视活性知识,会导致整个社会价值扭曲、拜金主义横行。
关于规则:为什么学习越走向个性化,越需要强化共同约定?
唐晓勇(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校长)
自主与合作,最核心的连接件就是规则;这里的“规则”,更准确是“共同的约定”。因此,学校积极的创设相互依存的关系。唐晓勇校长表示,建立这样的关系,就需要明确个人与团队的义务和责任是什么,知道我该做什么,哪些不该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如何争取共识等,都需要建立一个彼此认同的规则。
关于平衡:学习的根本意义,在于抵达一个独特而素养平衡的人生
冯晨(杭州云谷学校小学、初中部校长)
“视人为人”作为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具有仁爱精神、独立意志、社会担当、终身学习力和幸福感的地球公民作为培养目标,并建立了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其次,学校的“导师制”让看见每一个、支持每一个成为可能。在小学,导师动态轮换,每周都有导师例会。在初中和高中,导师相对固定,以亦师亦友的身份追随孩子三年的成长。
关于幸福:高质量的生活,源于一种“综合的满足”
赵桂霞(山东省潍坊歌尔教育集团总校长)
理解幸福有四个维度,是意义、投入、快乐和满足。
创造幸福有四条路径,是从生命到使命,从工作到价值,从物质到意义,从得到到付出,不断穿透教育场域。
感受幸福有四个要素:思维的跃迁、情绪的调向、动机的超越、能力的激活。
关于能力:从T型能力到鼎型素养,学校育人目标的未来路径
陈罡(无锡SK学校校长)
“T”,代表着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的深度。知识的广度,即有能力跨越行业壁垒,进行宏观架构与整合式设计;专业的深度,即在所处行业像“工程师”一样专业生根、操作无碍。
学校的使命确定为两个字“博喻”
SK学校的“核心素养”包含“文化理解、审辩思维、自主学习、创新素养”。
关于道德:重建“科学的道德观”
张良(爱米云助教创始人)
1. 范式转型:从规则条文到伦理精神。
道德观不能仅仅是挂在墙上的规则要求,更应该上升为伦理思想和自觉行动。
2. 厘清边界:从私人生活到公共生活。
私德层面的强化并不一定带来公德的建立,公德并非私德的简单放大。对私人领域的过度侵入,尤其是以控制的方式侵入,会导致个人对公共事务和秩序的排斥、冷漠、攻击。
当有老师说,“我对他们好到他们不好意思不听话”,这种情形并非好现象,有公私捆绑的嫌疑。
3. 科学方法:从个体改变到团体动力。
想改变个人的行为,最先需要改变团体的行为。团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不改变,个体就会更强烈的抵制外来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