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觉醒年代》有感

作者: 守护方寸之间 | 来源:发表于2021-10-14 23:46 被阅读0次

    前些天一口气看完了《觉醒年代》,总觉得要写点什么,好像又不知道可以写点什么,人生就是如此矛盾。零碎地分几个点来说说吧,说到哪算哪。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同样,英雄造时势。陈独秀通过《新青年》杂志聚焦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学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开启民智,探索救国之路。《新青年》影响越来越多的时代青年,催生了不同城市的优秀杂志报刊,更广泛地影响着人民群众。剧中可以看到,我们曾经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人物,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一起相互影响着,学习着,实践着,在不同的地方回应着,共同推进着社会历史的进程。即便是长辛店的汽修工人也在李大钊先生的影响下,加入了救国运动当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怀着炽热的心,为那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出一份力。优秀的人总会有无穷的力量在影响着别人,满怀希望,即便自己不优秀,去向优秀的榜样学习,靠近优秀的圈子,也是好的。

    蔡元培在北大就职演说的时候提到,很多学生读大学是为了可以在政府谋个一官半职,哪个教授在政府里担任了高官的,肯定他的课堂里就人满为患,甚至学生课后也是紧随左右,聆听教诲,以期待日后毕业可以提携一二。他认为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要改变这个风气,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了教学改革,奠定了北京大学成为国内一流大学的基础。回想蔡公所言,在以前的朝代,学子科举就是为了高中状元,进入仕途,光宗耀祖,是一条正途,在那个时代,学子有着仕途期望也实属正常,但同时也更显示了蔡公改革教育目光之长远,为国家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再看今朝,学子读书被家庭和社会告知,读个好大学出来某份好工作,养家糊口,和以前朝代那些学子科举出来在官场某个好差,于名利场而言,目地也甚是一致。蔡公所言,大学乃是求学问之大学,在当今的大学或者北大还有多少人在坚守呢?不得而至,一百年了,到底是一种轮回,还是历史不变呢?

    剧中情节作为电视剧的艺术品,我不知道其中的真实性有多高,但从整个历史背景的演变和推进中,我对那个时代的变迁更加明白了,对历史课本里面的知识点也更加的清晰,为什么当时会发生那个事件,是什么推动的,是历史的必然结果,还是偶然结果。高中在学历史的时候,都是囫囵吞枣地记忆知识点,没有很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当下情境的人物情感,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在书本上化为安静的文字,当时的却无法读懂,甚是可惜。不过,当时的自己也没有心情或者觉悟去读懂吧。又想起在学文言文的时候,总是要回答关于作者在作品里表达的感情之类的问题,也甚是痛苦,对于作者当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不充分了解,又怎能明白那融入在作品里的感情呢?这是要思考的。

    最后想讲的一点就是终生学习。学习当今最普遍的形式就是上学读书,我们上学拿到更高的学历,迈过更高的招聘门槛,对未来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这个在现实生活里很重要,但这里不是我最想说的。我想说的是,终生学习,或许在正统的教育体系里面,或许在空闲时间看更多的书,或许走遍世界大好河山,在学习中,不断地丰富知识,掌握方法,建构思维,不断看穿世界的本质,跳出现实生活的桎梏,重获内心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当我们可以看得更高更深更远,就不会被当下的大石所阻碍,就不会被当下的痛苦所淹没,就不会因当下的不足而放弃追寻未来的无限可能。当内心自由,何处不可去,怎会停下向前的脚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觉醒年代》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yp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