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413/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552天
1
“我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面,对着电脑。天色越来越黑,可是我觉得已经没有力气站起来去开灯。
电脑蓝色的光就映在我的脸上,我止不住地流眼泪。”
董卿在麦家新作《人生海海》座谈会上,读起麦家的《致父信》时,忍不住热泪盈眶。
她认为书中每一对父子关系都耐人寻味,也由此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父亲对我的严厉和苛刻程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很多人难以想象一个知识分子可以对自己的独生女儿这样苛刻,从小让我不要照镜子,也不让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不要有任何文体活动。
董卿还透露,从高一到高三的寒暑假期间,父亲都让她去打工。
她到宾馆里当清洁工,每天挣1块,一个月也就挣30块钱。
虽然是独生女,但也从未体验过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感觉。
现如今的董卿,认同并且感恩父亲的严厉教导。
但同时,父亲的教育方式也在她身上留下深深的印痕,让她常常出现自卑情绪,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中国式的父母,似乎都习惯用指责、批评来和孩子沟通。
曾看到一个医生分享自己复诊患抑郁症孩子的经历。
病床上的小孩在看书,医生表扬说:“这孩子真用功。”
小孩母亲紧接着说了句:“用功,假用功。”
光看文字,就能闻到这句话里那股说反话、鄙夷嘲讽的味道。
医生一听,就急了:“又说了又说了……”
无论医生怎么叮嘱,父母还是忍不住要用这种讥讽的语气和孩子交流。
“就算是已经确诊抑郁症,医生都站在孩子床前了,这些家长还是热衷于在陌生人面前,无所不用其极地贬低打压孩子,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
为什么正向地表达关心、激励就那么难呢?
也曾看到这样的父母,一个大约8、9岁的孩子踩滑板失去控制,从坡上冲下来,几乎是飞出去摔倒在马路上。
看到胳膊、脸都被擦破流血,疼得说不出话来的孩子,从后面跑过来的父亲,第一反应是站在那里指责孩子。
而随后惊慌失措跑来的母亲,一边责怪父亲,一边哆嗦地抱起了孩子。
无疑父母是紧张、心疼孩子的,但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安慰孩子,而是指责对方,释放自己的焦虑,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
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表达方式。
中国式的父母,即使是关爱,也要用指责来表达。
更别提让他们开口说出,那句直白的“我爱你”了。
2
老戏骨李光复近期出演了一部微电影,《不多》。
故事开头,李光复饰演的父亲,在女儿的结婚仪式上,被邀请上台讲话。
随后,影片就开始了回忆。
女儿7岁时,爸爸给她扎辫子,稍显笨拙的动作在女儿脑袋上扎了好几个小辫子,更显凌乱。
女儿说:“这也太多了吧。”
他说,不多。
女儿11岁,爸爸给她盛上冒尖儿的满满一碗饭,还不断给她夹菜,女儿说:“太多了,我吃不下。”
他说,不多。
女儿上大学前夕,爸爸把行李箱塞到差点合不上,同样对女儿的“太多”,回答“不多”。
女儿毕业离家租房,准备上班时发现自己的高跟鞋坏了,在帮修灯泡的爸爸,转头非常流利地说出附近哪里有修鞋店。
女儿惊讶:“才来两天,就知道得这么多了。”
“不多,不多。”
最后,爸爸在女儿婚礼上,泪流满面地说:
“我想说的话不多,不多,就是打从心底里,希望我闺女幸福,幸福。”
中国式父母的关爱,就都是在这些细节里。
他们会为了你,尝试自己不曾做过的事;
他们会为了你,恨不得拿出自己的所有;
他们会为了你,打点好一切,希望你过得幸福,再幸福一点。
中国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不会开口说爱的父母了。
但他们的爱又总是如空气一般,时刻包裹在儿女身旁,不易觉察,但就是离不了。
它们都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以及电话接通时爸妈问的那句“你吃饭了吗”里。
但在中国式家庭中,小孩也常是如此。
曾看到有人在网上求助,问“该如何向父母表达爱”。
我太口是心非了,军训的时候想家,一天要躲在厕所哭七八次,跟爸妈视频却要装作不耐烦想早点挂电话的样子。
给父母买保健品,出发点明明是想要让他们身体好,说出来的话就成了凶巴巴的:“给你们你们就拿着。”
我真的太不好了,我很想改,很努力在控制自己,但是效果一点也不大,很多时候话脱口就伤害到别人了。
想问一问,有没有可以学会的表达爱的方法?
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也体现出了中国式亲子关系中的一种“通病”——示爱尴尬症。
3
但如果一味地用指责展现关爱,用否定表达勉励,那也就会像董卿说得那样,会让孩子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做得还不够好”。
想到在“14岁男孩因母亲掌掴而轻生”的这条新闻里,看到一些讨论说:
其实可能不是,或者不单纯是自尊心的问题。父母的辱骂、殴打以及平时的对待方式,都在向孩子传达信息,传达得过了就是恨。
孩子因为感受不到爱,只能感受到恨,所以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累赘,进而会绝望,会选择轻生。
“很多父母不表达爱,只表达恨,孩子只能生活在绝望之中。”
正向心理学研究表明,表达、接收爱和感谢,对人类的幸福感来说至关重要:
“表达爱可以使我们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模式,提高能量水平;而接收爱同样使我们觉得更加幸福。”
但毫无疑问,我们是内敛的。
中国文化讲求含蓄美,心里头一腔爱,嘴巴就是不说,甚至装作无所谓的样子。
沉默和否定,或者用说反话的方式表达自己,是很多家庭的沟通方式。
“我爱你”、“你真棒”……家庭相处中很多需要表达的感情,都被我们以五花八门的方式略过。
《请回答1988》里宝拉与父亲,因为性格太像,倔强又死要面子,两人的关系一直都不太亲近。
即使在宝拉出嫁前,给爸爸买的皮鞋都是不合脚的。
但也是在出嫁那天,两人十分默契地互相给对方写了一封信,终于把自己的爱告诉给了彼此。
宝拉说:
亲爱的爸爸,感觉说不出口所以写信了,为什么我总是说不出口,感觉还是太像爸爸。
虽然不完全懂爸爸的心,但是懂了叫“宝拉啊”就是看看爸爸的意思,懂了莫名其妙给我夹菜是爱我的意思。
但是我为什么总是装不懂?这一点最让我心痛和愧疚。
爸爸,结婚前有想面对爸爸说的话,结果又这样写信说了,因为是太过抱歉的没出息的女儿,感觉叫一声爸爸都能流泪,爸爸,我爱你,谢谢。
我会跟善宇好好过不让爸爸和妈妈担心,虽然是住在半地下的单间,但得到了太多的爱。
就算重生也想以爸爸的女儿出生,爸爸,对不起,我爱你。
爸爸说:
给亲爱的女儿:
宝拉啊,27年前就这个时候,听到你妈妈的尖叫声,随后就听到了你的啼哭声,爸爸至今记忆犹新。
当初那个浑身血污的婴儿,什么时候长这么大了,还出嫁了。
宝拉啊,希望你不要忘记,从你出生的瞬间开始,你就一直是爸爸最珍贵的宝石。
我的女儿,我爱你,谢谢你出生为我的女儿。
平日里好强嘴硬不轻易流泪的两个人,在看了对方的信后哭得不能自已。
宝拉和爸爸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互相表达了感恩、抱歉与爱。
即使明白对方的爱,但真正看到这样毫无掩饰地表达,还是会让人感受到:
对方比想象得更爱你,你对他来说,比想象得更重要。
直截了当地表达,想念的时候就说想念,感谢的时候就说感谢。
我们的爱不该口不对心,拐弯抹角。
不要让自己留有遗憾,说“爱”真的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