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尝”不“辄止”——《元史学》的第一课

“浅尝”不“辄止”——《元史学》的第一课

作者: Li三金 | 来源:发表于2022-03-02 21:42 被阅读0次

喜欢历史好多年了,并不是因为自己是文科生就会对历史情有独钟,而是我毕业后读的书中,一直有让我查阅历史的需求,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让原本僵化无趣的高中历史底子,变得生动有趣,甚而有了生命。

这几年的初中教学中,我又在《史记》《三国》《世说新语》等课程中,源源不断地获得了求知历史的动力。

今晚又与《元史学》相遇,幸而谌老师披荆斩棘,在前方为我们开道,让下午还在绞尽脑汁看导论的我,有了一丝丝小的兴奋,因为这是一本开拓我们读史立场的书,要知道之前的我一直是人云亦云,感觉大家说的都对,从而成了知识的搬运工。


这本书的序言之前,有这样一句话:人所能知者,必先已入梦。(《火的精神分析》巴什拉)想法是出现在文字之前的,一切的文字记载都是历史事件的堆砌或是通过想象建构而成的,而想法又是无法解释清楚的。这就出现了不同史学家笔下的历史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历史感受,甚至是同样的历史人物不一样的评价标准。

这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不同的阅读感受,当然《三国演义》不能称作严格意义的史学著作,最多属于历史小说,但是论我们读起来的阅读感受,大概都会不约而同地会偏向于《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里给我们展现了活灵活现的人,而《三国志》更像是一种冷眼旁观式的讲述。这也就直接导致曹操被世人误会这么多年,成了“奸雄”的代表。不过从我们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中,曹操这种“挟天子以令不臣”的举动成了自古以来“大逆不道”的代表。那么从《三国演义》的历史角度来说,也是完全符合我们中国读者的思考方式。

当然,这样的说法不一定准确,毕竟这只是对“元史学”浅尝之后的感受,但是这种感受不会“辄止”,因为这样的历史分析角度真的很迷人,大概会颠覆我之前读历史和理解历史的观念。导论中有关“浪漫剧”“悲剧”“喜剧”“讽刺剧”的阐释,也是超越了纸媒等媒体给我们的概念,期待进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尝”不“辄止”——《元史学》的第一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be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