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十二章读书笔记
有果必有因,日本社会或者日本人的矛盾性在作者看来,幼儿时期的不连续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初期的特权以及后期的以耻感为道德基础的各种约束
日本的人生曲线与美国正好相反,在日本,婴儿和老人具有最大的自由和任性,结婚前后个人自由降至最低线。但是不论美国还是日本的人生曲线,前排在事实上都是确保了一个人能够在青壮年时期尽力参与该国的文化。他们坚信,约束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修养。能够产生靠自由不能达到的效果。
P281,这种经验对培养日本成年人明显害怕嘲笑和轻蔑是一种肥沃的土壤。我们无法肯定幼儿到几岁时才懂得那种嘲弄是拿他开玩笑,但他早晚会懂的的。懂得了以后,这种受人嘲弄的意识就与害怕失去一切安全与亲密的恐惧感结合在一起。长大成人后收到别人嘲笑时,幼儿期的这种恐惧仍然留有阴影。
大人都谦称自己家是 敝宅,尊侧邻居的家为 府上;称自己的家庭为 寒舍,称邻居家庭为 贵府。
以前日本学长对学弟,老兵对新兵的虐待很常见。在日本家庭生活中,受日本式教养并对自尊极其敏感的年轻人。一旦陷入这种环境,极易变成野蛮。编程真正黩武的国家主义者。他们不能忍受屈辱,他们把这种折磨解释成排斥,这就是他们自身变成精于折磨别人的人。作者认为,在战后重建日本的失业者,应当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应当充分强调爱校精神,以及老同学关系。消除大欺小,高压低的习俗。如果能有这种变化,那对日本的在教育将比否定天皇的神格以及从教科书中删除国家主义内容更加有效。
日本人生活的准则不是明辨,善,恶,而是迎合世人的期望。避免让世人失望,把自己的个人要求埋葬在群体的期望之中。这样产生的紧张感非常强烈,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力量,使日本成为东方领袖和世界一大强国。但对于个人,则让他们高度紧张,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