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现与重塑》第一章节“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的几个小问题的思考。
在我前三十年,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我的青少年时代一直生活在一个偏远而贫穷的小镇里,周围同龄的小伙伴们大部分念完初中就去广州等地打工,因为经历了最绝望的贫穷以及大家族里对母亲没有生儿子的奚落,父母在送我们上学的事情上是寄托了他们的人生希望的,那时候自己的人生目标非常清晰:考上大学。真的进入了大学,目标也很清晰,就是毕业找工作。但是大学时期面对大都市的繁华,整个人开始迷茫了,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年,临近毕业,开始慌忙找工作,最后进入了一家国企,国企的工作甚是乏味,每天按部就班兢兢业业,至于目标嘛,可能也就是想着升组长升班长。三年后,虽然有机会晋升班长,但实在忍受不了那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离职回到省内工作。又一次,回到原点。工作上从零开始,目标嘛,也是想三年后做到上司的级别,在离职的时候也是做到了部门副经理。生活上,也在这三年里实现了结婚买房。离职后,和朋友一起创业,做的工作就是大杂烩啊,囊括了后勤、行政、财务,永远像个救火队员;生活上在此期间生了娃,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是被各种工作事务推着往前走,人生目标变成了追求各种标配及赚钱。在接下来,目标就是送娃上各种辅导班,上学,待他工作结婚生娃???!!!
回头看看我30岁前的人生,每一步完全是按照这个社会赋予的价值观在走的,潜意识里,觉得衡量一生的,是获得了多少财富、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养育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但是,在前30年取得的一切,或许带来了短暂的快乐,但是从来没有品尝过持续性的驱动力及稳稳的幸福感。
在31岁这年,开始思考: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就像书中提出的三个问题,1、我如何确保在职业生涯中感到快乐?2、我如何确保与配偶及家人的关系成为持续幸福的源泉?3、我如何能诚实正直地生活?我也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了一个三角模型:一,关爱家庭和他人;二、健康自信;三、实现价值;通过三个方面最大程度地体验幸福。当然,这个目标并不算清晰,值得花大量时间来思考。
在探讨“我如何确保在职业生涯中感到快乐?”这一问题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有给了一个答案:人生的强大动力并非来自己金钱,而是来自学习、在责任中成长、为他人奉献以及个人成就获得认可。是啊,金钱会消逝,权利会失去,最终决定你是否快乐的,是你是否倾尽所有去过这一生,实现了你的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意义。
我如何确保与配偶及家人的关系成为持续幸福的源泉?最近,有朋友遇到另一半出轨的困惑,我从中得到的教训竟然和书中所说的一致:100%坚守原则在要比98%坚守原则容易。人们在替自己的不忠和失信行为辩解时,经常会说“就这一次”。破例一次,会演变成破例无数次。当然,大部分家庭没有遇到出轨这种极端事例,但也不乏其他问题。我们永远无法去强迫配偶或者家人按照我们的意志去生活,在家庭中,更多的需要去营造一种文化,即传统的家风。这方面最欣赏《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必谋之;心术不可得罪与天地,言行不可有愧与圣贤;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勤俭为本,忠厚传家,乃能长久。”还有曾国藩的家书:“凡人皆为子女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真正好的教育,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方面还需要努力,去建立自己的家风,给孩子一个健康温暖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
我如何能诚实正直地生活?这一点,我特别欣赏一诺所说的真实。真实地说出你的感受,真实地去展现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快乐的根本:人的灵魂和外在一致。自我认知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深层次的真实和快乐。因为有了快乐,刚才讲的东西才有意义,而且它是以上这些东西的源泉,他会让我们做更明智的选择,会知道如何我们有限的人生做更有益的事情,他会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人生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