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相接
拼音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释义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
赤膊上阵 唇枪舌剑 兵戎相见 浴血奋战
反义词 :
拐弯抹角 和风细雨 含沙射影 指桑骂槐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故事
秦末的楚汉相争是以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西楚霸王项羽手下猛将如云,又有众多谋士出谋划策,在楚汉相争初期,项羽实力更胜一筹。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进兵洛阳,以项羽杀害义帝为口实,号召天下为义帝报仇讨逆项羽。刘邦率领汉军攻占了彭城,眼看就要直取洛阳了。项羽大怒,马上率楚军包围了彭城,楚军数倍于汉军。项羽强行攻城,楚汉两军大战,最后汉军不敌,刘邦大败,只得放弃彭城撤退。
项羽派手下偏将丁公追击汉军,当追兵追至彭城以西数十里地的地方就追上了汉军,于是楚军追兵又与汉军大战一场。由于汉军急忙撤退,均未带有重兵器,只有一些轻的兵器,楚军急于追击,均是轻装上阵,因此,楚汉双方都属于轻装上阵,而且双方距离太近,没有长兵器,只能用刀、剑等短兵器相互厮杀,刘邦渐渐支持不住了,眼看死到临头,他一边逃刘邦大败,项羽从后追击,汉兵在谷、泗水二水(谷水,系雎水支流,在彭城南六十里,今安徽符集附近;泗水在彭城东近郊)被歼十余万。
刘邦继续南走,想利用彭城南吕梁山区以资抵抗,但因项羽的猛烈追击而不能立足,又杀毙几万。项羽军追击汉逃兵至灵壁(今安徽宿州灵壁城)以东的睢水上,再斩杀汉军10余万人。
刘邦军逃入睢水,溺死者不计其数,“睢水为之不流”。项羽军将刘邦及其残部包围了三层,正待聚歼之际,忽然西北大风猛袭而来,飞沙走石,树木连根拔起,一时间天昏地暗,吹打得项羽军阵营混乱。刘邦趁此机会,仅带10余名骑兵突围而逃。其父、其妻被楚军俘获,汉军几乎全军覆灭。
此役汉军元气大伤,依附于刘邦的诸侯纷纷背汉投楚。刘邦只好收集残部,退守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楚汉之间的争斗从此变得更为剧烈残酷。
后来这个成语比喻针锋相对的斗争,也指肉搏战。
举例
志愿军一跨过鸭绿江就与美军短兵相接,打得美军溃不成军。
我不怕和她短兵相接,但是一个疯狂的对手往往比一百个狡猾的对手都可怕,因为你猜不到她下一步会往哪里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