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分析获得一种疾病的精准防控

如何分析获得一种疾病的精准防控

作者: 就爱傻笑 | 来源:发表于2021-04-28 16:39 被阅读0次

    临床上会遇到很多感染性疾病,比如结核或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等等,那怎么对这些疾病进行一个防控呢?

    大家都知道无非是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管控传染源,穿戴好防护用品保护易感人群。当然这些措施都是标准预防具有普适性原则,并没有错误,但面对具体的病人可不可以针对其具体的传染性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做到精准防控呢?

    这就必须从病人个体出发,了解病人具体情况,评估其传染性才是核心。

    首先,一切的一切从认识病原体开始。

    1)它的形态结构。细菌(革兰染色阴性或阳性)、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亲脂病毒或者亲水病毒,病原体的结构是基础。

    2)生长特点,包括它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点;这有助于了解病原体的生长繁殖特点和致病性,比如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上发生的“汹涌发酵”现象,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气性坏疽的气肿的现象。当然从防控的意义来说,了解其生长特点有助于我们后续的消毒处理,以及传染性的了解,比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生长营养要求高,在外界不容易存活,所以在医院内导致的传播可能性就小。

    3)了解其抵抗力,这其实也是基于病原体的结构特点和生长特点。

    第二,了解致病特点。

    1)了解疾病的结局。疾病的严重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不同的严重程度,制定并执行措施的力度并不一致,要对其心生敬畏之心。

    2)了解疾病的致病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微生物在体内的流行过程,如何进入——分布——生长繁殖——排出体外。最近医院收治了一个布鲁菌的病人,这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该病通过接触病畜或者被污染的畜产品,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不同途径感染。作为胞内菌,被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随淋巴流到局部淋巴结繁殖形成感染灶,到一定数量,突破淋巴结侵入血液,出现菌血症。发热2-3周,随后进入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脏器细胞,发热消退。在细胞内繁殖到一定程度可再度入血,又出现菌血症。急性期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70%,呼吸道标本未检出。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了解了布鲁菌在体内的流行情况,它主要通过血液,因此在人传人的现象很少见,也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查来判断他是否处于急性期,如果不是,他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就更小了。当然也要考虑另一方面,患者的基础疾病,比如有些恶性肿瘤影响血管的通透性,造成胸水、腹水中也会有病原菌检出的可能,增加了传染的可能。

    了解疾病的致病过程是核心,因为它是评估传染性的关键,有时候你必须要像感染科医生一样思考。有了传染性的评估,结合病原体进入体内和排出体内过程(即传播途径),就可以制定隔离防护的要求,穿戴恰当的防护用品,保护易感人群。

    第三,了解病原体在体外的流行情况

    假设传染源在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在院期间该患者不断接受我们医务人员的诊疗操作,这些设施设备、医疗器械、这些检查治疗的场所都会受到病原体的污染,甚至后勤人员在清洁消毒的过程,其地巾抹布也会受到污染。这个时候我们要对这些设施设备、医疗器械场所进行正确的清洗消毒。比如疯牛病患者、气性坏疽的病人、戊肝患者,他们的消毒措施都不尽相同。

    当然这是在了解了病原体的结构特点和生长特点之后,结合消毒学的内容,制定恰当的消毒策略。

    一切的防控都起始于病原体,起始于人,最终也回归于病原体同时也回归于人,这也许也是一种轮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分析获得一种疾病的精准防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ep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