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的重臣李勣,本是李密的部下;后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麾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明朗。李勣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对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把“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浊州,北至魏郡”的所据郡县土地人口图派人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的土地人口就应随主人归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
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感慨,认为李勣能如此尽忠故主,必是一个忠臣。李勣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但是李密降唐后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诛”。
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勣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惟其“公然”,才更添他的“高风亮节”,假设偷偷摸摸,则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服缞桎,与旧僚使将土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散。”这纯粹是做给活人看的。表面看这似乎有碍于唐天子的面子,是李勣的一种愚忠,实际李勣早已料到这一举动将收到以前献土地人口同样的神效。果然“朝野义土”,都推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从此李勣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