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报道称,两人实用过夜放久了的凉皮,一人经抢救无效身亡,一个依旧在重症监护室中,没有脱离危险。
就是吃了个稍微发黏发酸了的凉皮,而且有很多的调味料,好像也不是太难以下咽,怎么就如此严重呢?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最魁祸首——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快速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中毒,重致死亡。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元凶。
米酵菌酸中毒最常见的食物包括发酵面食和腌制食品,泡发太久的银耳木耳。
发酵面食通常是指由面粉、水和发酵剂制成的食品,如泡菜拌面和乌冬面。这些发酵放久了的食品中含有高浓度的米酵菌酸,可能会导致中毒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头痛、晕眩等。
腌制食品则是指使用盐、酱油等腌制剂处理过的食品,如酱菜、咸鱼、泡菜等。这些食品中除了含有高浓度亚硝酸盐之外,也含有较高浓度的米酵菌酸,因此也是米酵菌酸中毒的常见来源。
米酵菌酸也可以存在于某些饮料中,如啤酒和葡萄酒等,尤其是自制酒。所以制作自制酒时,如果使用不当的发酵条件,米酵菌酸的浓度可能会升高,导致米酵菌酸中毒的风险增加。而且自制酒各方面指标,全凭感觉,无法安全掌控各项指标。
因此,为了全面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建议避免过度食用发酵面食、腌制食品和自制酒,并在食用时注意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避免食用已经过期或受到污染的食品。
比如,这个案例中的凉皮,咱们米类发酵食品,放了几天,侥幸心理下,觉得味道还可以,其实都是调味料的作用。不舍得扔掉的凉皮居然造成了这么惨痛的后果。
米酵菌酸重点损伤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意识不清、烦燥不安、休克等肝脑肾实质性器官损害症状。
米酵菌酸中毒根本无特效解毒药,病死率较高,其症状表现及预后与摄入染毒食物的量多少有关,摄入越多者预后越差。
米酵菌酸还是一个很顽固的细菌,无法被高温灭杀。当它被摄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的各个器官中,其致死率40%-100%,米酵菌酸毒素非常耐高温,它是致死率最高的细菌之一。
夏日炎炎,我们的食物常温保存的时候,分分钟细菌含量都会不同,所以米面类发酵制作的时候,咱们坚持少做勤做,在冷冻层放着,也不可时间太久的存放。
还有咱们为了方便购买的银耳木耳,本身是需要泡发,有时候临时有变动,没有及时食用,那就闭着眼睛扔掉吧。
在这里尤其要告诉咱们的长辈朋友们,一定不要觉得洗洗不就行了吗?发黏了热水煮煮不就行了吗?真的不行啊!这个细菌太强调,不怕高温,不怕紫外线,所以,咱们就闭着眼睛扔掉吧!
安全无小事,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积极转发,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米酵菌酸的危害,让悲剧不再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