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敏:乡村学校的未来,路在脚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5018656/1bdd8d487f95c471.jpg)
昨天,在群里发表了一段感言,乡村学校的未来,路在何方?
近几年,我们这所曾经被誉为长垣市最好的乡村学校竟也面临着“生源荒”的问题,特别是身在乡村的一部分家长对学校的所谓评价。这些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特别是上周,娘家有个亲戚让我帮忙,不想在本学区上学,想去县城学校,但这孩子成绩不拔尖,不仅是需要拿高额的费用,而且能否有学上也是未知数。可是,孩子父母却执意要去县城。
后来,奶奶让我与孩子父母沟通了一下,放弃了县城学校,却依然不愿选择家门口的学校。
记得在一次家长培训讲座上,我不止一次提起请选择家门口的学校。生源流失不是学校的原因,也不是教师的问题,更不是管理的责任,而是因为历史变迁。但这个锅却落在老百姓的头上,不惜巨资把孩子送到所谓的最好的学校,结果难道都是最好的吗?其实不然。
作为乡村学校,我们改变不了老百姓的想法,但我们可以考虑自己的教育目标,留下来的孩子,我们该培养成什么样的孩子?乡村学校的未来,路又在何方?
今天的话题是乡村学校的未来,路在脚下。
乡村学校的未来,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今天,读了几篇关于乡村学校创建的文章,了解了一些乡村学校的特色课堂,特别是办好乡村学校的理念与策略,让我备受启发。
乡村学校的未来,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共同探索适合乡村特点的教育发展之路。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确保乡村学校能够获得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资金。这包括教育经费的专项拨款、教育项目的倾斜支持等,以改善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立足师资队伍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强校之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在政策留人的基础上实施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真正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如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加强在职培训等。同时,鼓励和支持乡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拥有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三是打开教育信息化建设之门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途径。应推动信息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如建设数字化校园、推广在线教育资源等。这有助于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四是学校特色课程与乡土教育的融合
乡村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和乡土教育项目。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社会和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五是加大力度促进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
加强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是提升乡村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应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成长。同时,鼓励社区参与乡村教育,如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等,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六是关注乡村学生心理健康。
乡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足够的关注。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乡村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七是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是乡村教育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应加强对乡村教育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乡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当甚至更好的教育服务。同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如贫困学生、留守儿童等,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总之,乡村教育的未来之路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特色课程与乡土教育开发、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以及关注乡村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乡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