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畏系统》:凡夫畏果,菩提畏因,佛畏系统。

《佛畏系统》:凡夫畏果,菩提畏因,佛畏系统。

作者: 石墨杨 | 来源:发表于2022-06-17 02:14 被阅读0次

    文/shimoyang11

    初读这本书,我并不清楚什么是佛畏系统。经过万维钢博士的一番深入浅出地讲解,我似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佛畏系统》这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些日常事务的“高观点”,以此启发你建立工作、学习、做事、情感等各方面的体系,帮你提升处理日常事务的决策力。

    如果你有个系统,其中的一件事就只不过是一个个例、一个数字而已。系统是一个整体、一个组织、一个框架。系统思维是完备性的思维——各种情况我都考虑到了,我允许事情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你怎么就都脱离不了我这个框架,所以我有掌控感。

    举例来说,创业者必须全力以赴做好他这一家公司,风险投资人却有一个包括很多家潜力公司的投资系统。赌徒的情绪随着每一局的输赢大起大落,而赌场根本不在乎单局的输赢,它只要把输赢的概率控制好就能稳赚钱。

    如果你有系统,个例的成败并不重要。你要担心的不是这一件事儿行不行,而是你的系统行不行。

    绝大多数人在事情的沉浮中一惊一乍,偶尔有人敢问一问事情的原理,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统筹一些事情。系统思维不仅仅是考虑概率,也不仅仅应用于组织和个人。只要是面对一系列相似的问题,都通过建系统的方式解决。但是系统思维的确需要用到数学和逻辑,因为你必须做一些规划和设计。

    对生活中的每一类问题,你都可以建立一个应对系统。《佛畏系统》一书讨论了五大系统,包括职业和发展系统、学习和研究系统、日常做事系统、情感人生系统,以及社会这个大系统。

    墨杨比较感兴趣的是“职业和发展系统”,我们来看看“小”生意人的经验。美国人基思·史密斯靠做小生意起家,自觉很成功,写了一本书《百万富翁和中产阶级的十大区别》:

    1.百万富翁给自己赋能的问题,中产阶级问让自己失能的问题;

    2.百万富翁专注于增加净财富,中产阶级专注于提高工资;

    3.百万富翁有多个收入来源,中产阶级只有一两个收入来源;

    4.百万富翁认为自己应该慷慨捐助社会,中产阶级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捐助;

    5.百万富翁为利润工作,中产阶级为工资工作;

    6.百万富翁持续学习和成长;中产阶级离开学校就不再学习了;

    7.百万富翁在计算之后,敢于冒险,中产阶级惧怕风险;

    8.百万富翁拥抱变化,中产阶级被变化威胁;

    9.百万富翁谈论想法,中产阶级谈论事情和人;

    10.百万富翁考虑长期,中产阶级考虑短期。

    这些说话很多人都很熟悉,但是按照学者的标准来说,史密斯的有些说法可能混淆了因果关系,人到底是先有了一定的钱才能有多个收入来源,还是先有多个收入来源才能有钱呢?严格来说,你得拿数据证明才行。但是史密斯的直觉仍然很有意义。有生意人的“X”因素。

    史密斯的发家史,万维钢博士总结出三个规律,也许对所有做小生意的人都适用。

    第一,你总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生意机会。史密斯没搞什么特别正规的市场调研,他只不过喜欢观察,喜欢问,有些机会就这样问出来了。

    第二,这些机会常常稍纵即逝。等到市场形势变了,或者别人也发现这种机会了,你再想做就没有了。

    第三,成功者总是果断行动。这三个是关键,要做一个市场中的玩家(player),你看到机会得敢出手才行。

    史密斯的故事可能是幸存者偏差,也许很多生意人跟他的做事风格一样,但是没有他那么好的运气。做生意是有风险的,做生意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事情。史密斯自有他的道理:如果不做,那你永远都不会是一个生意人。

    这个章节作者讲“学习和研究系统”,其中全覆盖级读书,就是目前墨杨选择的方式。因为墨杨渴望有一天可以学贯中西,成为像辜鸿铭一样牛叉的人。

    如果你喜欢读书,你无疑是幸运的,因为现在是一个对读书人空前友好的时代,找书、选书和读书都很方便。

    读书境界最高水平是全覆盖

    虽然墨杨一直坚信多读好书,但是谁没有读过几本网络小说呢?这里并不是说网络小说不好,而是能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在悠悠历史典籍中举足轻重的就那么多。有人很喜欢回怼,可是被称为四大名著的我是没看到快餐文学。

    全覆盖境界下的读书人交流,会默认在场所有人读过所有的书。这意味着所有知识、所有典故都已经编码了。你提个话头,别人马上就要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样交流大家很舒服。你没有全覆盖,你就不在圈子里。

    读书要读到全覆盖太难了。历史学家张宏杰算过一笔账,一套《二十四史》总共四千多万字,你要是每天读三千字,至少得读三十六年。很多人畏惧,就放弃了全覆盖的追求,慨叹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你要放弃了,那你就错了。万维钢博士认为全覆盖并不神奇。

    事实上现在任何正式的学术交流,都是默认全覆盖。科学家写论文报告不会先解释以便专有名词和基础知识,都是上来就说新东西。内行看到一篇论文又不会觉得它是全新的,他能迅速识别那个研究的背景、起点和方法,并且熟悉作者的思想流派。

    据说陈寅恪先生幼年时拜访历史学家夏曾佑,夏老先生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

    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书那么多怎么能读完呢?你怎么才能看出世界是有限的呢?

    万维钢博士认为,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记住每一本书都讲些什么,而是为了建立一套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感”。

    这个认知感往往无法言传,读书在一定程度上是“内隐学习”。就好像老专家鉴定文物一样,他说不清到底哪里不对,但是因为他看过的“老东西”多了,就会有一种“感”。

    读的书越多,你的敏感度就越高。你会体察到特别细微的差别:这个知识新不新?这个研究方向有没有前途?这个结果有多大价值?你的气海已经建立起来了,能准确判断各种真气。

    我们读书不能以书为本,必须以自己为本,以修炼认知感为本。

    什么书应该精度呢?“熟悉+意外”。你要选那些既能跟你现有的认知感产生共鸣,又能让你感到些许意外的书。

    这本《佛畏系统》正是一本让人熟悉和意外的书,但愿你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你想要的系统。这系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东西,可以是一个技能、一项修行、一份事业,或者一段关系。聪明人知道结果是对行为的回报,讲究所谓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就是“凡夫畏果,菩提畏因,佛畏系统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畏系统》:凡夫畏果,菩提畏因,佛畏系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sc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