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度工作准则1——工作要深入

深度工作准则1——工作要深入

作者: yeedom | 来源:发表于2019-07-20 20:33 被阅读0次

    介绍

    • 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关键在于越过良好的意图,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得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状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 比如每天下午安排特定的时间或安静的场所用于完成深度任务,就只需很少的意志力便能启动工作并保持下去。从长远看,你会因此更成功地实现深度工作
    • 介绍的几种策略可以看作惯例和固定程序的弹药库,根据有限意志力的科学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实现日常安排中的持续深度工作

    选定你的深度哲学

    • 介绍

      • 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Donald Knuth)很关注深度工作。他在个人网站上这样写道:“我所做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无人干扰的高度专注。”
      • 一位名叫查普尔的博士则采用一种节奏策略,每个工作日上午开始日常充满分心之事的工作之前,他都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工作一段时间(上午 5 点至 7 点半),从无例外。
    • 禁欲主义哲学(Monast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 唐纳德·克努特因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多项创新而闻名,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开发出严谨的算法分析方法。然而在同行中,克努特也因对电子通讯的使用态度而饱受抱怨。如果你访问克努特在斯坦福大学网站中的个人网页,想要找到他的电子邮箱地址,只会看到下面一条注意事项: 从 1990 年 1 月 1 日起,我成了一个快乐的人,那一天我不再有电子邮箱。我从 1975 年开始使用电子邮箱,在我看来一生用 15 年电子邮箱已经够长了。对于生活中要站到风口浪尖的人而言,电子邮箱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但对我来说却不是;我的角色是站到背景后。我所做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无人干扰的高度专注。
    • 双峰哲学(Bimodal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 划时代的心理学家、思想家卡尔·荣格隐居小石屋期间,荣格每天早上都会将自己锁在一个房间里,不受干扰地写作。之后他会冥想,在树林里走走,理清思路,为第二天的写作做好准备。

      • 荣格则只有在隐居所的时候才会追求这种生活。荣格余下的时间在苏黎世度过,在那里的日子可不是禁欲主义的:他的诊所非常忙碌,经常看病人一直到深夜;

      • 这种哲学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

      • 双峰哲学认为深度工作可以得到极端的产出,但只有主体在这项工作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实现认知强度的最大化(真正的突破会在这种状态下出现)方可实现。这也是在这种哲学下深度工作的单位时间至少是一整天的原因。

    • 节奏哲学(Rhythm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 节奏哲学。这种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换言之,其目标是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你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链条法是节奏哲学深度工作日程安排的典型例子,

      • 实施节奏哲学的另外一种常见方式是设定一个启动时间,每天在这个时间开始深度工作。

    • 新闻记者哲学(Journalist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 在《聪敏人》筹划出版那几年里,我的叔叔约翰·保罗·纽波特也在纽约做记者工作,恰好和艾萨克斯同租了一套夏季海滨度假房。直到今天,我的叔叔还对艾萨克斯的工作习惯记忆犹新: 一直都很令人惊诧……他会退回到自己的卧室用上一段时间写书,而我们其余人则在露台或别的什么地方闲聊……他会在楼上待 20 分钟或 1 小时,我们能听到打字机的声音,然后他会像我们余下所有人一样轻松地走下楼……工作似乎从来都不会搅乱他的节奏,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愉快地到楼上工作。

      • 艾萨克斯很有条理: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苦心打磨他那本书。

      • 这种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方法称作记者哲学。

      • 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深度工作的新手。

      • 记者哲学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是很难办到的。如果你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价值有足够的信心,实现深度工作的技能也足够熟练(我们将在后续策略中继续探究这种技能),记者哲学将是一种出乎寻常的好办法,能帮助你在紧密的日程安排中挤出大量的深度工作时间。

    习惯化

    • 有一些所有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场所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只需把门关上,桌子清理干净(我有一位同事在处理有难度的问题时,习惯在办公室门把手上挂一个酒店式的“不要打扰”标签)。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积极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果你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找一个深度工作处所就非常重要了。)
      •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 20 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
      •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比如,你可以设定以一杯上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是确保能够获得足够的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或是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
    • 要记住,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实验尝试,因此要乐于去做。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深度工作是一件大事,不应草率了事。

    要有大手笔

    • 2007 年初冬,J.K.罗琳正努力完成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死亡圣器》(The Deathly Hallows)。她的压力很大,因为这本书要串联起此前的 6 本书,满足数亿粉丝的期望。罗琳需要深度工作才能达到这些要求,但是她发现在苏格兰爱丁堡的家庭办公室中越来越难做到全神贯注了。“我正在努力完成《死亡圣器》的过程中,有一天擦窗户的人来了,孩子也都在家,几只狗也都叫了起来。”罗琳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说。干扰实在太多,于是 J.K.罗琳决定做一点极端的事情,将大脑关注点转移到应有的方向:她入住了爱丁堡市中心的五星巴尔默勒尔酒店(Balmoral Hotel)套房。“

    • 在深度工作的世界里是一种有趣但却有效的策略:要有大手笔。这个理念很简单:对周围惯常环境做出巨大改变,辅以可观的精力或金钱投入,都只为支持一项深度工作任务,由此你也提升了这项任务的外现重要性。这种重要性的提升,降低了你的大脑继续拖延的本能,并注入了激励和能量。

    • 当你研究其他著名深度工作者的习惯时,大手笔策略经常会出现。比尔·盖茨任微软首席执行官期间的“思考周”习惯就广为人知。

    •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彼得·尚克曼(Peter Shankman)的单次大手笔的例子更加极端,尚克曼是一名企业家和社交媒体的先驱。作为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尚克曼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飞。最终他意识到 3000 英尺的高空是帮助他保持专注的理想环境。有了这种认识之后一段时间,尚克曼签了一本书的合同,要求仅用两周的时间完成全部手稿。要赶上截稿日期,要求他极度专注。为了达到这种状态,尚克曼做了一件非常规的事情。他预定了一张往返东京的商务舱机票,在飞往日本的航班上写了一路,抵达日本后在商务舱休息室里喝了一杯浓咖啡,然后登上返航的飞机,又写了一路。等他回到美国时,已经有了完成的手稿,这距他最初离开时仅仅 30 小时。“这趟旅行花了 4000 美元,但是完全物有所值。”他解释说。

    像经商一样执行

    • 原则 1: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 比如,当我最开始尝试 4DX 的时候,我设定的极度重要目标是在未来一个学年里发表 5 篇高质量的同行审评论文。这个目标雄心勃勃,因为发表这个数量的论文是我以前从未做到过的,而且这个目标有着切实的回报(教职评估马上就要开始)。这两种原因结合起来,使这个目标燃起了我的动力。
    • 原则 2:抓住引领性指标

      • 确定了极端重要的目标之后,你需要衡量自己的成功程度。在 4DX 框架下,有两种衡量指标: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滞后性指标用于描述你最终尝试改善的方面。
      • 引领性指标则“衡量了实现滞后性指标的新行为”。
      • 引领性指标引导你将注意力转移到提升你在短期内可以直接控制的行为上,并会对你的长期目标带来积极的影响。
    • 原则 3: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

      • “计分的时候,人们的表现很不同。”4DX 的作者解释道。当驱使你的团队专注于所在组织的极度重要目标时,在一个公开的地方记录、跟踪他们的引领性指标非常重要。这个计分板可以制造一种竞争氛围,驱使他们专注于这些指标,即使其他诉求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时候也不例外。此外计分板还可以强化动机。一旦团队注意到他们在引领性指标上的成功,他们就会很投入地保持这种状态。
    • 原则 4:定期问责

      • 对于专注于深度工作的个人而言,很可能没有任何团队去会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免去定期问责的过程。贯穿本书,我都在探讨、推荐每周回顾的习惯,在每周回顾的过程中你可以指定下一周的工作计划

      • 以前我常常将深度思考的过程放到论文截稿期前,而 4DX 习惯能帮助我的头脑全年都保持专注。

    图安逸

    • 我推荐一种更实际但也同样有很好启发性的方法:工作日结束的时候,在第二天早晨到来之前,屏蔽掉对工作问题的担忧——晚饭后不要查电子邮件,不要回顾白天的对话,也不要筹划如何处理即将到来的挑战;彻底屏蔽与工作相关的思考。如果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工作,就加一下班,但是一旦屏蔽工作之后,大脑就必须放松,如克莱德尔享受金凤花、椿象和星星一样。

    • 原因 1: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

      • 给有意识的头脑休息的时间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最复杂的职业挑战。
    • 原因 2:安逸时光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

      • ART(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ART) 认为要保持专注需要自主性注意力。这种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用光了,想要保持专注就很困难
    • 原因 3:晚间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 一旦工作日终了,就不能让任何职业相关的事情侵扰你的注意力,再小的也不可以。

      • 即使短暂的工作侵扰也会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干扰流,

      • 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这种效应是根据 20 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布卢马·蔡加尼克(Bluma Zeigarnik)的实验而命名的,描述了未完成的任务主导我们注意力的能力。这种效应告诉我们,不管你在做什么,下午 5 点钟就直接停止工作,然后宣称“明天到来之前,我不再工作”,那么你恐怕很难使头脑不想工作上的问题,因为头脑中还想着很多没有完成的职责——如蔡加尼克的实验中一样,它们整个晚上都会牵扯你的注意力(而且通常都能赢得你的注意力)。

      • 心理学各个不同分支领域数十年的研究都指向同一种结论,定期休息大脑可以提升深度工作的质量。

    书籍

    •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 4 原则》(The 4 Disciplines of Execution),简称4DX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工作准则1——工作要深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tp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