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包头、长于包头。
除了经常走的一亩三分地,我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
哪里有美食不知,哪里有景点不知,哪里好玩儿不知,更别说经济、文化、交通什么的了,有时候还真不好意思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
今天总算是喝了一整锅的“十全大补汤”。
现在的网络是真的发达,不知道去哪玩儿的时候上网问问总会有非常令人满意的答案。
最令我眼前一亮的,就是这个包头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以下简称展馆)

展馆其实是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建筑群的其中一个,分为规划展区、临时展区和会议厅三部分。
不知道临时展区是不是和规划展区融合在了一起,我没看到明确的区域划分,不过倒是无意间闯入了会议厅。
一进大门,整个展厅都被一面极高的影壁挡住了视线,影壁前是一个很漂亮的前台,前台小姐姐不知道是不是藏起来了,总之只剩了门口的保安大叔提醒登记后再进入。
第一次踏足一个新的建筑,还是挺懵的,在门口环顾了一圈,决定先从右手边逆时针开始。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挂在三四米高的内蒙古自治区的立体地图,上面展示了12个地级行政区。
左转,是一溜儿雕塑作品(应该是的,这方面知识实在有限),只表明了作品的名称,没有更细致的介绍,所以我也只能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一遍。
剩一半路程的时候就算开始了正式的城市规划之旅。
先参观下整个城市的地下水电管道↓↓↓

出了这小胡同左转,还是一排雕塑作品,出自同一人,貌似这就是所谓的临时展厅,就不做过多说明啦~
而这一溜儿雕塑作品的位置,刚好是刚才一进门时的影壁挡住的正对面,整个展厅这才得以窥得全貌:一个呈“回”字型的展馆。
而影壁的正背后,除了悬挂着的中央LED大屏,我还是第一次见摆在地上的LED屏幕,占据了整个一层展厅的一半。

扶梯在这个极夸张的LED左边,也就是一出仓的位置。
沿着扶梯到二楼,同样是一片延展性很好的“青青草原”,很适合爱拍照的大姑娘小伙子们拍照打个卡啥的。
二楼大概率是规划展厅了,影壁和LDE中间的走廊两边墙壁上,挂着八幅极大的灯箱地图,从城市的整体规划、绿化、交通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城区】的建设。
穿过走廊,左手边一入眼的就是新区的沙盘,看得我直想在新区买楼,可惜也只能是想想。
再往回走一点,走廊的背后还有一个小的回廊(说实话,我的空间感有点差,这里应该是一楼大门到影壁之间的位置),这里全部都在介绍1955年的“一五”城市规划建设。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为止的对比,在这里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历史,还能带点儿回忆童年的味道,毕竟有些地点在记忆里储存太久了也需要拿出来晾一晾。
这里应该是让我最为震惊的一部分了,看着70年前的手绘地图,我甚至连当年艰苦的环境和援建人的勤奋都能感受得到。

说地图也不夸张,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候不也是全靠13年的经验手绘出来的。
只是从小见惯了精致的印刷地图,实在没办法想象之前在绘制城市规划地图时到底画了多少张草稿?能展示出来的基本都是最后的成品,可那些一次又一次被推翻的方案,不也是徒手绘制的吗?
虽然从我出生到现在,我也确实亲眼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化,可脑子里的记忆,直到看到如此直观的对比和变化,我才意识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为什么被成为“日新月异”,这个词只能更贴切,并不含有任何夸张成分。
从小回廊出来,再看一眼我想要的楼盘,继续刷新我对这座城市的认知。
这次看到的是一个规模小得多的沙盘,但好在这个沙盘的建设位置,就在离我家只隔了一条街的地方,每天都路过,太熟悉了,不过这还是旁边的工作人员提醒,我才看出来的(瞬间觉得“每天路过”这个词打在脸上还是挺有力度的)。
不过上面这些都不重要,再往前走才是整个包头市的规划和建设。
整个市的交通、绿化、经济圈、自然资源、经济全都在这里一一展现。
还没看完,就有工作人员来通知马上要播放宣传片,于是赶快跑去围观,播放位置就是那面我觉得极其夸张的LDE。
站在二楼看下去,本来没什么,宣传片一开始,就感受到了来自大屏的物理”眩晕“技能的攻击,还好有栏杆护着,不然肯定就是“坐地观赏”了。
看了看时间,已经进来了四十多分钟,我盯着二楼还没开发的内层和一楼剩下的部分,突然就有了种“望洋兴叹”的感觉,太大了这也......虽然也有可能是我太没见识、啥也不懂的缘故吧,每挪一步都开心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二楼的内层展览是包头市从30年代开始到2020年为止的规划历史、“沿黄”经济区的规划与设计(啊,就是黄河沿岸的经济区规划)、包头市的矿产资源分布这类。
看到包头市的矿区,我终于意识到了我的活动范围简直可以用“洞天”来表达,在这么多地图上,我在包头的活动范围就只有一个针尖尖大小的点(可能还比喻大了)而已。

二楼还有个神奇的玩具没体验到,就是扶梯旁边的VR跳伞体验和3D直升机飞行体验,本来看沙盘的时候听到小孩子们说“跳伞开始了”,但因为“逗小孩子开心的道具能是什么”,终究是错过了。
我觉得还可以再去几次,专门去蹲这些这次贴了“设备调试中”的项目。
沿着楼梯从二楼下来,右手边全部都是老照片,虽然我还没出生,但是历史感就那么活生生地在身上跳动着。
一楼剩下的展区除了雕塑作品,就是一些已经在建设中的的小沙盘模型,值得一提的是马上出展厅时的最后一骨碌。
这里陈列的是全息投影效果的历史展演和用了8个投影仪(我专门数了)的“流动的历史长河”,这里我不多说,自己来体验。
还有一些值得一观的历史小景点,美岱召、五当召、秦长城、赵长城什么的,景点的历史沿革摆在那里,看着荒荒凉凉的地方,就是有让人去看看的魅力。
最后的最后,“共和国之最”、“城市荣誉”、“红色包头”,是对这个城市最好的总结,也是对这次观展的完美收官。
从展馆出来,呼吸着外面冰凉的空气,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直爱着这座城市的原因不是“土生土长”,也不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而是这座城市本身拥有的独特魅力。
一次来不够还有两次三次,不至于再被人问起家乡时只能支吾“好”,却不知道哪里好,也不至于每次纠结“去哪玩儿”,包头这么小我都还没走完,远大的环球梦就更别想拎包走了。
PS.:有点遗憾没有展馆讲包头美食,真希望有一天能搜到“包头美食展览馆”,最好带试吃的那种,我一定会去看看,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