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仙逝。上淘宝,本以为多少会有什么变化。但没有。
上海虹桥商务区,依然商意浓浓,小资漫漫。大家不知道金庸吗,没有读过金庸吗?
肯定不是。而且应该很多人还很感激金庸。但为什么没有表露?
因为上海没有金庸。上海是一个商业大于一切的城市。哪怕你有再多的乡愁哀怨、温情脉脉,在这里只要跟商业没关,都会被封闭起来。或者会一闪而过。
李咏是这样,金庸也是这样,甚至其他太多,例如外滩踩踏事件。
上海就是这样,精致到油腻,不允许在情怀、缅怀、纪念一类上面花太多事件和精力,除非跟商业紧密挂钩。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里是十里洋场。洋场及要有洋场的排场和阔气。而排场和阔气都是需要金钱做之城。可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此在上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钱不够,努力在寻找机会,无暇其他。
都说上海人喜欢斤斤计较,不能吃亏。原因也是如此。寸土寸金的情况下,哪怕是我摆放的没用的东西,别人动了都是多我领域的侵犯。而今天的吃亏,就意味着明天的失败。因此没有人愿意让步。
上海有上海的体系。牛的人发展好了,将上海作为跳板去了国外等其他地方。差的人直接回老家乡下。最后留下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结果洋洋得意中,不乏牢骚。而这又是上海人的另外一个特征。
上海没有金庸,不是金庸先生的过错,而是上海的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