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八零年代的他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那个时候在农村可算是顶天的大事,他的父母做了一辈子的农民,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家里突然出了个"状元郎",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那个时候村里都信奉那句传了几代的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摆了几桌宴席,邻里乡亲纷纷跑来祝贺,父母的脸上也去掉了平日劳作的倦气,多了些许喜气,逢人说话也是笑呵呵的。
到了填写志愿的时候,选择当老师的职业,守住一个铁饭碗,师范类大学成了父母的期翼,但很可惜他说自己没有口才,生性腼腆。他在心里规划着属于自己的蓝图,选择当时蓬勃发展的IT专业,抱着一腔热血走向了大学校园。
到学校很少在从父母的话语中打听到关于他的消息,只是在他哥嫂话语中知道,读了五年大学的他毕业后考到当地煤矿局,意外的没有从事专业工作。被分配到较偏远的地方,不知怎么原因最后没有去成。背上行囊到沿海大城市,经人介绍去了一个IT企业面试,战战兢兢坐在桌子上,紧紧盯着电脑屏幕,头上冒着冷汗,弄了大半会儿,学习电脑专业的他失败了。企业主管对着好心的介绍人摇了摇头,此时此刻的他看到那个场景,心中定是无味杂陈吧,介绍人背后意味深长的,轻蔑的目光也只能视而不见,他走出公司陪笑着握了握介绍人的手并道声感谢,原本意想的蓝图在他转身走出公司后,就被滴出的墨水糊的乱七八糟了。最后在沿海找到了一份基层管理工作,一个月拿着两三千的工资。就这样过了几年,因为嘴笨说不了甜蜜话,近三十也还没找到对象,家里人着急,催他回家,找媒人到隔壁村介绍姑娘给他,相处了几个月不久就结婚了。记得他曾经无意说起,在大学有一个说的上话的姑娘,当时想好好学习就没有往那方面去思考,至于最后的结局,也就是这样,只是想想有些许懊悔吧!原来他对爱情也曾抱有幻想,只是还没宣告开始,就已结束罢了。
时代发展,村里的人大都辍学,从小外出在沿海务工,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赚了不少钱纷纷在家里修了一栋栋装修精致的楼房,读了多年书的他算了算也就才工作五六年,回家结婚依旧是当时象征富有的低矮的瓦房,只是现在在高耸的楼房中有些扎眼,记得有一次一个在镇中学当老师的远房乡邻到家里做客,翘着二郎腿一甩一甩的,好奇的问他,"诶,那个隔壁的大房子是你修的吗?还真是漂亮啊!"他应和着笑了笑回应说"我还没修房子,隔壁是堂兄修的"之后又有的没的和那个乡邻聊了几句,最后乡邻走了,他走进里屋,没有说什么话。
结婚后不久他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为了方便照顾妻子,在老家的村小学当起了老师,同时也耐心准备公务员的考试。每天早晨走到几公里外的村小教书,晚上回来写教案备课,对于教师角色充分适应的他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想要考张教师资格证,持证上岗。跟着同在村小教书的姐夫同时参加县组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
考完几天后出了结果,和没读过大学的姐夫考了相似的成绩但都是相同的没有过关,知道结果的父母先是抱怨先前的他好高骛远没听取他们的意见报师范专业,恨铁不成钢的父亲甚至在怒气冲冲时叫他傻子,这让将做父亲的他在家无所适从,最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潜心看书,但还是在竞争激烈的考试中失败了,他的父母用他做例子教育孙女孙子好好读书学好专业知识,村里传出这样的消息,有说他读书没用的,也有说他读大学五年其实是自修,没得到毕业证的……,一切的一切都在大家茶余饭后谈论,他在家也很少出去吃酒席,他的母亲希望他出去多和村里人交际,他每次都表现的心烦意乱,接着叹口气说不去。
时间一年年过去,今年听说他又生了个孩子,负担加重,但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再次听到他的消息,不知道又是在那个饭桌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