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心结?
努力想学成一件事情,但又总认为这件事太难了,自己肯定做不好。结果真的没做好。
你其实是在犯心理学中叫做“自证预言”的现象。
举个烂大街的例子:学英语!这对于绝大数人来说确实是刚需。有相当多的人觉得学习英语太难了,自己学不好,特别是用英语交流。但是又有其他原因让你不得不学:别人都在学,自己也要随大流,不然跟不上时代会被嘲笑。工作要求必须要英语过四/六级,不学习英语就拿不到证书,饭碗随时不保。觉得能读英文书籍的人很酷,自己也要耍的酷酷的。然后你就一边努力坚持学英语,一边在心里默念,“但是英语这么难,我怎么可能学会!但是现实我又必须会英语,TM的真是糟透了,算了继续硬着头皮坚持学吧。”甚至这些心声你自己都没意识到,因为它已经成了你自己潜意识中的一部分。最后行动得到的结果确实就是英语真的好难好难,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和坚持在学习了,但是依然学不好,导致半途而废。这不怪自己,英语真的是太难了,大家也都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就是在这样不断重复的验证自己的预言。你其实不是在努力坚持学英语,而是在努力坚持向人们证明因为英语太难导致自己确实学不会英语这件事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想想看,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们需要把这个观念改过来。
我们有一个习惯,定目标一定要很大,这样自己心里才有成就感。现实是,你距离这个目标太遥远了,结果你一直希望渺茫。
不如先给自己定一个能完成的小目标,完成这个小目标之后,站在现在的“位置”重新向前看,再为自己定一个能完成的小目标。如此这样重复,你会重新认识到重复的力量,见识到它的复利效应。
认为你能学好,你才可能学好。认为你学不好,先停下来,学会改变自己的观念。
你不变 世界在变 你不知道 你变 世界在变 你知道读了很多书,却还是过不好这一辈子。
对于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大道至简的至理名言,需要你不断的去经历,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再次有所领悟。知识的理解过程,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然而很多人用继续学更多知识来解释之前的知识,用这种方式代替实践的这一过程。这是犯了归因错误。
经历需要什么?实践,实践需要什么?行动。先要行动起来。
文字是表达大脑思想的工具之一, 大脑的思想是怎么来的呢? 需要体验,只有体验过后,才能对文字内容有重新的认识。
2018-04-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