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遇到同事,当时正好6点刚下课,随口问了一句,吃饭了吗?同事说,不吃了,晚上有表演,一会还要再练习一遍。我说,是吗?在哪儿?什么时候?同事说,就在培英楼,7:30,有空来瞅两眼。好啊。
7点半,我和老爸一起到了培英楼放映厅。好多人!天哪!入校这么久还不知道这里能办音乐会呢!我并不懂音乐,但是坐下来听一听也没什么不好。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从来都搞不清楚到底怎么一回事。我们坐下来,我问老爸怎么样?按照老爸的说法,“咱不懂”。这场音乐会是教师发展中心和歌乐乐团主办,马院协办,是一场中国风的音乐会,屏幕放映桃花,梅花,雪花,山水等类似的意向。如果仔细观察演员装扮,都是汉服风格。有的衣服真是棒极了,我都想买一套来穿呢!我印象中,放映厅的门口灯光明亮,工作人员和演员站在靠窗户走道上,走到最后才发现有一些空座位。就这样,老爸坚持坐最后一排,我们两个并不懂音乐的人开始欣赏音乐了。
老爸问我,你不是会琵琶吗?
我说,不会。
以前你学的乐器叫什么?
吉他。
你会吉他吗?
不会。我学了之后才发现不懂音乐,学不会。
我一直想搞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五音不全。有没有厉害的老师可以解答一下?音乐会的节目对于我,就像是天书。怎么会有人理解音乐的奥秘?
但是音乐会很有仪式感,和元旦晚会一样,都是有纪念意义的。意味着我们很快要告别2019,进入2020。不管什么音乐,关键是表达这个象征意义。
我们两个外行人看热闹。
我问老爸,你觉得音乐和做菜像吗?
像,开始上菜要凉菜,中间大家都在喝酒,不能太热的菜,吃太热的菜,太辣。最后不能上丸子汤,叫滚蛋丸。
哈哈,这都什么呀!一个节目就像一道菜,什么素材,怎么搭配,都有讲究。同样的菜,不同人做出来味道不一样。
道行不够,缺少变化,索然无味。
确实,姜还是老的辣。
最后,音乐系的退休老师演奏的小提琴,让人眼睛离不开他,动作,表情,和钢琴的互动,小提琴中流淌出来的音符似乎在跳舞。
老爸说,拉的好,连钢琴伴奏都带劲。好的让人投入,受到感染。音乐会最大的体会是,他们在表达一种感觉。有一个节目是听下雪的声音。我问老爸,听到了吗?没有。我说,你听。嗯。好像冬天寒夜中,雪花飘舞,有酒有朋友,暖意融融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容易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表达的方式。可以通过音乐,可以通过语言,艺术,烹饪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是在表达,现实的与想象的,爱恨情仇,嬉笑怒骂,酸甜苦辣,梅花雪花等等。我特别喜欢蒋勋,他也在表达,或许我可以学习学习他表达的艺术。毕竟音乐对我来说像是来自外太空。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触动我们古怪的某根神经,我还可以通过文字去表达。
老爸可以通过美食去表达。他会给我做饭,一日三餐。这也是音乐。我会多陪伴老爸,带他去看不同的风景,尽管他说不去不去,在家呆着就好,但是去了他会很开心,这也是音乐。
2019-12-10 师生音乐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