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曾家奠基人曾玉屏
“在明代初年,普通农民家庭要培养出一个官员,要花的时间大致为四代半,平均是一百三十余年”。尽管今日的中国,阶层之间依然有难以跨越的鸿沟,但比起曾国藩的那个时代,已好太多。
曾氏家族是一个靠几代人连续奋斗而获得名望的典型正面代表。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屏,本是个游手好闲之人,不知哪日,被别人当成反面教材教育孩子,就像今天很多家长,也会指着扫马路的、捡垃圾的人说:“如果你不好好上学,就会像他们这样。”曾玉屏却是刚烈之人,因为这一句话变了性情,从此后日出晚归,忙于耕作。
正因为曾玉屏的辛苦劳作,才可以为自己的孩子换来了专心读书的机会。中国式的农民都是累苦了,穷怕了,便想着砸锅卖铁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读书,靠知识改变命运。曾玉屏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心培养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考取名禄,无奈曾麟书的资质不足,直到42岁才考上一个秀才。
曾玉屏看儿子进一步深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孙子曾国藩身上。曾国藩虽天资聪明,但明代的科举的录取率,秀才是1%,进士是小于万分之一。曾国藩谨遵祖父的教导,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终于考取了进士。可以说,是曾玉屏的辛苦努力创造的基础,以及他对后代的教育意识,才有了后来的曾氏家族,曾玉屏是曾家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曾国藩对他的这个祖父敬佩有加,自然也遗传了祖父的一些脾气秉性,两人都有着倔强的性格,曾玉屏全力支持子孙考取功名的深谋远虑,曾国藩尤其钦佩。
曾玉屏不仅是曾家家业的奠基人,更是家风奠基人。曾国藩生活中处处以祖父为榜样,一生早起,即使公务繁忙,还是开辟一些空地从事一些农耕。不迷信、不盲从,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第六章 韧性过人的父亲曾麟书
过于严酷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性格多为懦弱。曾玉屏经常大声训斥曾麟书,想必也是恨铁不成钢吧!但曾麟书一样有韧性,从没放弃,即便屡考不中,他依然坚持了考了17次科举。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楷模,在曾玉屏卧病在床期间,曾麟书百天如一日的悉心照顾,让曾国藩都看在了眼里。家业未必能代代相传,但家风的力量对一个家族而言甚是关键。
一次,曾国藩进京赶考,回来时看到一部《二十三史》,甚是喜欢,但需百两银子,只能典当衣物做路费。曾国藩虽有魄力,但心里还是忐忑,生怕父亲怪罪,没想到,父亲非但没有怪罪,还鼓励他认真研读。
读后感
男人和女人结合,衍生出后代,若只是如此,真是没有了繁衍生息、生生不息的意义。每个家庭的组成,都应当负有将家族良好延续下去的使命。为后代奠定基业,树立典范,才不至于让他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迷失自我。若一个民族应有的信仰追求、文明准则、价值尺度,一个家族也应当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