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离骚》之屈原(曹果果)

《离骚》之屈原(曹果果)

作者: 曹果果的 | 来源:发表于2020-06-23 15:26 被阅读0次

“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谁也没有看到他走向汨罗,谁也没有看到那块冷冰冰的顽石,在温热的怀里渐渐沉入水底……”

苏东坡有一篇文章写到屈子,中有一句令我感触颇深:“生无所依,而死无以为坟。”

其实,有时候我也会想,屈原真的就只有死可以选择么?

读罢《离骚》,似乎恍然大悟了。屈子固然有许多方法,但他选择了死。选择了和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的忧愁一同沉入那无尽的深渊。这才是屈原,这才是成就了千古凄美的屈原。

《离骚》之美,在于文本之美。

或许后世的香草美人之技法会称得上是远超先祖,但《离骚》如此自由激荡、纵横捭阖的跌宕起伏仍是绝无仅有的。庞大而复杂的结构,精巧而多样的语言,无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花草辉映、万物有灵、汪洋宏肆的奇幻世界。自然风物、世事曲折,皆是美得如此奇幻,几近于不真实了。

美人坚守自我,香草不堪污浊,而世人却尽摧毁之能事……矛盾的推进,环环相扣,奏响了这一千古绝唱。

《离骚》之美,在于人格之美。

读罢《离骚》,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屈原,而不是一种关乎浪漫主义的,关乎伟大的,概念化的象征。他终其一生而“好修以为常”。即便是在政治失意,因世人不解其心而满心哀愁之时,屈原仍道:“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不动如山,屹立不倒。

屈原的人格之美,若仅止于此,便也可以说得上是虽超乎常人,却不免格局之小了。屈原之伟大,更多是在于其个人之悲喜,从不为个人之得失。“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皇舆之败绩。”“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确,屈原在最后不止沉江这一条路可以选择,但对于屈原,对于那个“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屈原来说,却也仅此一道了。为了内心之终极而前往,甚至可以说是为了死而死,这就是屈子之为诗人,是屈子之为不朽诗人。

闻一多先生曾说:“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屈子,至于今天这个时代,是世人的无奈与痛惜,亦是世人的神往与追求。

愿历经世道演变,沧海桑田,屈子孤独之感,会稍有舒缓。

相关文章

  • 《离骚》之屈原(曹果果)

    “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谁也没有看到他走向汨罗,谁也没有看到那块冷冰冰的顽石,在温热的怀里渐渐沉入水底……” 苏...

  • 亲人(曹果果)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你生在某个家庭,那是生命的必然。那个令你的生命成就了的地方,所有的人,于是就毫无选择...

  • 最爱(曹果果)

    第一章:约定 在这一年的十月,我们相遇了,在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在这一年的十月,我们相爱了,在我们不是最美的时候...

  • 感悟(曹果果)

    人生的美,有如风雨;风雨的美,美在凄迷。这种凄迷带着我们进入多层次的想象空间,进入润泽的、飘飞的、充满音乐与幻象色...

  • 想(曹果果)

    想,其实是一种景象。以前我很爱想,想好的,也想坏的,想自己,也想别人。现在感觉想其实很痛苦。不确定的想。以前我有种...

  • 忘记(曹果果)

    一旦失去,一旦说出了那句让对方死心的话,在想回头,有多难,懂吗? 有些事不是一句话,对不起,原谅我,就...

  • 回忆(曹果果)

    想,其实是一种景象。以前我很爱想,想好的,也想坏的,想自己,也想别人。现在感觉想其实很痛苦。不确定的想。以前我有...

  • 自己(曹果果)

    但凡有句号的出现,都将是一次终结。给自己画句号,并非要把自己终结了。给自己画句号,是结束也是。结束过往一切美好或者...

  • 社会(曹果果)

    01社会 山城的夏天出奇的热,正经家的孩子都在纳凉。只有世纪酒吧门口人山人海,旋转的靡红灯一闪一闪,人的脑袋感觉就...

  • 痛(曹果果)

    一切都源头都是一个承诺开始,原本萍只是以为这只是一场美丽的邂逅,事过很多年后,她才明白,那是一场浩劫,是她人生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离骚》之屈原(曹果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jh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