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断续续的阅读,《教师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终于读完了。掩卷而思,真的是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和震撼。
原来,语文教育教学,可以如此美丽。
教师的三重境界:一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三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书的精彩,不断拨动着我的心弦,一见倾心,相见恨晚。在这本书里,干老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它就清晰地在那里,是目标,是方向,是指路明灯。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卧不时的回到自己的课堂,在书的世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两个世界里穿梭对比。
教师的三重境界,对我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第三重境界,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子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教育智慧啊。
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也许书中的案例,不是最高最完美的境界,但这是我见过对课堂教学最完美的诠释。
干老师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课《游园不值》,他非常清晰滴告诉我们古诗教学,完分四步走,读、背、理解,最后要领悟它的意思。
干老师引领我们,一步步地掌握诗词教学的具体步骤。尤其是文中对密码的解读,给我留下来深刻了印象。
这种古诗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准确了解诗意,体悟古诗的主旨。
课堂的精彩,源自干老师对教材全面而又深刻的解读,处处彰显教育的大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我回去认真自觉的去解读文本,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功底。
驽马十驾,不在千里,功在不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