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句的完美使命
人很奇怪,有时明明心里早就有了答案,还不假思索的向对方抛出问题,并且理所当然的期望对方的回答与自己内心所想一致。倘若对方给出的答案稍有偏差,就很容易产生失望的情绪,会气愤,会抱怨,甚至会一声不响的放弃一个人。
举个栗子,譬如,小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教育孩子时总喜欢问:“下次还这不这样了?”当然家长内心所期望的回答是“再也不这样了”但既然这是个疑问句,孩子当然有权利或者说理所应当的可以说“还这样”啊。结果嘛,小孩子免不了一顿胖揍,也很容易被打上不听话或者叛逆的标签。
再举个栗子,对于不按时吃饭的孩子,父母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在我们的记忆里总有这样的片段,某日午后,妈妈带着愉悦的口吻问“XXX,吃不吃午饭啊”,妈妈内心的答案肯是“吃”。对于沉醉于游戏或是电视节目的我们而言似乎条件反射似的脱口而出“不吃!”这时后果就变得有些严重了,妈妈再也不是带着愉悦的口吻来和你讲话了,她会带着有些愤怒的口吻,“快点吃!”,而我们只好悻悻的意犹未尽的跑去吃饭。
无论是影视剧还是生活里,情侣吵架,最容易出现的一句台词就是"你还爱我吗”,我不知道提问者说出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但很大可能是她心里的或者是所期望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好像能问出这个问题,就代表着她还爱着对方),可问题是,这还是个疑问句,考虑到主人公当时所处的氛围,对方很容易脱口而出“不爱”即使心里有另外一个声音。这样结果就变得很不好,一拍两散,放弃彼此。但,这能怪疑问句吗?
又比如我问“你喜欢我吗?”我心里的答案肯定是“喜欢”,可既然问出了这个问题,既然这是个疑问句,那么你完全可以说“不喜欢”啊。当然,如果这样的话,我会很失望。
于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疑问句变得毫无意义了。
那么祈使句呢,“下次不许这样做!” 、“快点吃!” “爱我!” “喜欢我!” 这样效果是不是好一些?(当然你可以回答并没有,毕竟这是个疑问句。)
这样来看,人真是奇怪极了。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想给对方一些空间,是想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愿望,还是觉得通过疑问句所获得的答案更诚恳些,更能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
无论怎样,我们必须谨慎的对待疑问句。
所以啊,一个疑问句,答案既然既可以是yes又可以是no。那么就别轻易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抛出问题,那么同时就应该有迎接失望的准备。这才是履行了一个疑问句的完美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