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这两三年也前后经历了几次封控。对于足不出户出院的感觉已有起初的惶惑到了随遇而安的平缓,大时代背景下因不可抗力的驱使似乎好多既定的模式都在悄然打破瓦解重组,生态系统在任何一个场域都自行在找取新的支点与平衡。纵有万般无奈自然环境的优美和谐及无常反复是要兼收并蓄的全然接受的。前天傍晚楼下还有大人带一群孩子在踢球做游戏,昨天就因院内有检测异常而瞬间安静沉寂了许多。好在人的灵敏转圜早已在进化中埋在强大的身体基因里了,随之而来的应变就收取在各自不同方式的调节上了。但无论如何,大家还是要万众一心,欣然乐观的去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想起黄永玉老先生下放牛棚,在斗室暗黑的四面墙上画窗户的事,又想起了那个“像大人一样去生存,像孩子一样生活”的丰子恺,在高龄下放牛棚间,望着枕边的落雪还说出:“地当床,天当被,还有一河的洗脸水,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尽藏也。”这简陋潦草的蜗居成了“修身养息之地”。还有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谁怕,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多少先贤古人在面临众多的崎岖坎坷中都能那样镇定,从容,豁达的体味到万般滋味皆是生活,教会了我们乐此不彼的去看待世间一切来去。而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更应该能适度的调节环境带来的各种制约束缚和不便,顺应时代留给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命题,从而达观聪明的去应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