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发去云南的那天起,我就在思考我为什么要花费自己的学费出来旅游,玩儿一趟之后,我还得回去努力兼职,把花出去的钱给补回来,所以,我必须要有所收获,才能让这些时间和金钱花费的有意义。花了3000多块钱,我到底收获了些什么?
我想,最大的收货应该是思想的转变吧!
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行动起来就会变得简单。
大理曾经在多少人的脑海中出现过,有多少人曾经对自己说等我有钱了,有时间了,我一定要到大理去看看。于是,大理就成为了很多人梦中的地方,因为暂时去不了,更成为了遥远的地方。而这种遥远并不仅仅是地球表面的距离,而是内心对现在的自己的怀疑和不确定,凭我现在的能力,肯定去不了大理,因为我没钱啊,我还是个学生,我是个职场小职员,没有那么多钱;因为,我没有时间啊,我要上课,我要工作,我要赚钱养家。等我以后更成功了,有钱了,有时间了再去。可是,你知道吗?等到明天再做的事情,可能也会等到下一个明天,然后你永远也无法实现。等着你将来真的有钱有时间了,你不一定还有现在的心情和身体了吧。20岁那年得到10岁那年的玩具没有什么意义,等着60岁去完成20岁的小心愿时,你也不会激动了吧。
处于大三暑假的我并没有很认真的思考我的未来,只是一想到读研的时候要努力学习,自己的知识面那么困乏,不能让以后的导师为我丢脸;毕业后必须要努力工作,从职场小菜鸟到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那么容易,可能也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旅行了。那我岂不是就要没机会了?可我还没有去过什么地方啊,想想这种未来,我感到了一丝恐慌,不如,这个暑假就去吧!还等什么呢?
在纠结挣扎了两天之后,我决定先用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出去旅行一趟,独自一人,谁也不约。
当我在火车上度过半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的时候,我居然已经到了贵州了,居然这么快!似乎在地图上也有些距离吧,毕竟跨了三个省。我不想当一个游客,而想做一个旅行者,放慢脚步,感受新的环境,感受我自己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慌、担心、和勇气。路上边玩儿着边作着计划,从贵阳到安顺,在到昆明,最后居然真的到了大理,感觉很不真实,但脚下的土地,眼前的景色,身边结识的新朋友却是那么真实!我在脑海中播放着走过的行程,我也才离开武汉1个星期不到嘛!原来我离大理只有一个星期的距离,那么,任意一个长假我都可以来一趟了呀,一个暑假都已经可以往返好几次了。原来去大理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是我没有出发。只要开始行动,不需要有多少人陪着我,有多少钱,有多少丰富的旅游经历,我甚至没有做旅游攻略,一路上都是靠着百度地图。
我突然间觉得,阻止我去大理的不是距离,不是时间,也不是金钱,而是自己的恐惧心、不自信和惰性。每当我们在遇到一个不熟悉的事物时,本能的会觉得抗拒,我不会啊,我不擅长,由此而放弃了尝试的机会,一旦你克服内心反抗,就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当我意识到了这一点的时候,突然觉得整个人都充满了正能量,似乎找到了克服自身缺点的灵丹妙药。我是一个不善于和陌生人交际,以及维持亲密关系的人,一直以来我都在回避这个问题,但正如去大理一样,如果不迈开主动和别人交流的第一步,我永远都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走不出去,别人走不进来。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个星期单独约一个人,吃饭,看电影,爬山,甚至闲聊都可以,越是怕什么就越应该去面对,去了解。陆陆续续的,我给自己制定了好多这样的计划,有些是因为自己害怕不擅长,有些是自己一直以来想要提高的能力却总是半途而废。比如,每天写作一个小时,每个周爬一次山,翻译一篇文章等等。看着自己慢慢的计划表,似乎新的学期就又鲜活了起来,没有太多课程的大四也变得不那么单薄了。
要学会尊重差异,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当我意识到行动力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的时候,我自己变得很激动,也特别想把自己的新体验告诉身边的人,包括朋友和父母。然后,我就开始给朋友灌输年轻就要行动,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又去告诉正在读高三的妹妹,你一定要好好的拼一把,这样以后等你回忆起高三的时候才不会觉得遗憾,才把把那段难忘的自己变成终身财富;我甚至开始给已经快45岁的妈妈做思想工作,让她重拾年轻时候的爱好,培养写作水平,记录生活,说不定可以成为作家,或者去培训学校学习自己一直想学但是却不擅长的化妆技能。
我感受到了有些朋友对我说走就走的态度的震惊和钦佩,也感受了妹妹似乎更加坚定高三要付出所有,从妈妈的言语中,我听出了一些羡慕和感叹,最后她说了句:“我已经老了,什么都来不及了。”“谁说的,只要你愿意,下定决心,开始行动肯定来得及的。”为了说服妈妈,我甚至还买了一本《如何写作》送给她。妈妈也努力去看了,可是根本看不进去。她似乎对我高涨的态度感到有些歉意,然后说“我不行,我文化水平不高,句子不优美”。妈妈想学化妆,我劝她报一个学校,最后不了了之;她想看店,可想来想去还是不了了之。
刚开始我很生气,我觉得她并不是做不好,根本就是她还没做就说自己做不 好,还没开始就先否定了自己。我努力的想要转变她的观点,接受我的观点,即便中年,也可以重新开始。为了说服她,我在脑海中各种策划着,深夜里,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我这样想方设法的说服她,难道不是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强加给她吗?我完全没有考虑到她想法。大多数农村出身的中年妇女在45岁的时候怎么可能突然独自开始自己的事业,那么好面子的人怎么能轻易走向学校?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怎么可能像我去大理一样说走就走?有太多东西牵绊着她,有太多责任需要她承担,但我却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发生的并不算少,每个人都喜欢从自己的角度评价别人,大家都把换位思考挂在嘴边,但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总是认为一个朋友喜欢解读我,然后把他的想法强加给我,认为我有什么情绪,还想方设法安慰我,帮助我,我老觉得他多此一举,我明明就没有怎样。但,当我意识到自己也正在把自己以为的正确的事情强加给妈妈的时候,我突然很感激这个朋友。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我好,在我没有直白的表现出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他想的比我多。虽然和我自己的想法南辕北辙,但是这种从他以为的站在你的角度上思考为你着想的人真的不多。对于这样的朋友,我没有心怀感激,反而苛求他对我懂得不够多。
想到这些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以为的内心世界和别人真实的内心世界都是有差距的,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这就是一种强迫。无论这个客体对象是一件事情还是一个人,都没有得到你应有的尊重。我们总是喜欢把自己以为的好强加给另一个人,还口口声声的说我是为了你好,却完全不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接受。其实真正的好是尊重别人与你的不同,尽自己的努力去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将你的想法提供给他,让他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你只是提供一种可能的选项,而不是替对方做出选择。
旅行本身我收获了什么?我还愿意花掉学费去旅行吗?
有人说旅行就是逃离自己厌烦的景去看别人看厌的景,一路上,我也在思考我花掉一部分学费出去旅行有什么意义,我能收获些什么?
说实话,我认为旅行和旅游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旅游是真的为了看景色的,但是旅行则不是。虽说中华大地、山川秀丽,各有千秋,但是很多景点都是大同小异。当你第一次走进古镇的时候,你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地方特色吸引,感觉好像走进了历史画卷,可是当你走了好几个古镇的时候,你不会觉得索然无味吗?看山、看水、看花、看海、看高楼大厦都会渐渐的失去兴趣,那么,旅行是为了什么呢?
我想是为了发现认识自己吧!旅行相比于旅游,从字面上就给你一种节奏缓慢的感觉,慢下来才会有时间思考。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没有家,没有亲人,甚至没有朋友,那么你如何生存,了解这个陌生的城市,欣赏她的美?这其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抗孤独能力,内心的丰盈程度,人生态度等等。所有,许多成功的人士都喜欢旅行,因为这项活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勇气、心态、交际能力、抗挫能力、预知能力、规划能力。在旅行中,你不知道自己下一站将会遇到些什么,可你仍然怀着好奇和期待而上路,不确定性总是让人忐忑,可是一眼就看穿的未来却更加无聊和可怕,因为一眼能够看穿的就失去了变得更好的可能性,比未知更可怕是已知。这难道不像我们的人生吗?
想到这些,我就爱上了旅行,我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下一站遇到些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新的认识。我对这样的未来充满了各种好奇,如果让我重新做一次决定,我还是会选择先花掉自己的学费去旅行的吧。旅行是会上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