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列子》转载 汤问1

《列子》转载 汤问1

作者: 君远近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22:39 被阅读14次

    原文

    殷汤问于夏革①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②所不知也。”

    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革曰:“不知也。”汤固问。革曰:“无则无极,有则有尽③,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

    革曰:“犹齐州也。”汤曰:“汝奚以实之?”革曰:“朕东行至营④,人民犹是也。问营之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⑤,人民犹是也。问豳之西,复犹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故大小相含,无穷极也。含万物者,亦如含天地;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⑥,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⑦。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⑧,二曰员峤⑨,三曰方壶,四曰瀛洲⑩,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于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荆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见阳而死。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江浦之间生麽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眥眉而望之,弗见其形;俞、师旷方夜擿耳俛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

    “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焉。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矣,地气然也。虽然,形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

    ①殷汤:又称成汤、汤武、天乙;夏革:字子棘,汤武的大夫。

    ②朕:秦以前,无论尊卑都可自称为朕。

    ③有尽:按下文意思,“有尽”当为“无尽”之误。

    ④营:营州,古十二州之一,指今辽宁一带。

    ⑤豳(bīn):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⑥不周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不周,即有缺口的意思。

    ⑦归墟:亦作“归塘”,意谓众人之所归,指大海最深之处。

    ⑧岱舆: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⑨员峤:古代传说中的神山。

    ⑩瀛洲:古代传说中海上神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列子》转载 汤问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qf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