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作者: 格致教练蒋海涛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20:04 被阅读0次

    (原文不知为何被锁定,拷贝再发)

    大公司的胜任力模型中,都会有战略能力(strategic mindset)这一条,什么是战略能力呢?Korn Ferry的定义是:

    Seeing ahead to future possibilities and translating them into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定义一看就懂,然而并不解渴,人们还是会问:

    如何才能看到未来的可能性呢?

    如何把未来可能性转换成当下的工作计划呢?

    老板说我欠缺战略思维能力?请问如何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呢?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回答,我们就只能在概念层面谈论这个能力,而无法在应用层面指导人们学习和提升。

    传统的胜任力模型,是通过构建“行为”与“能力”的对应关系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举个例子,如何衡量一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呢?要看他是否展示了以下行为:

    1,是否主动分享信息?

    2,是否主动寻求信息?

    3,是否能够定义问题,以引导团队讨论的方向

    4,是否能够融合别人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丰富自己的主张

    5,是否邀请沉默的人发表意见,把他们纳入到团队决策过程中

    6,是否恰当地约束“话痨”的发言时间,使得团队讨论更有效率

    7,是否支持增进团队互信,有利于团队合作的行为

    8,是否及时阻止破坏团队互信,不利于团队合作的行为

    9,是否设定团队工作流程,以规范团队成员的协作行为

    10,是否管理团队工作流程,把规则落到实地

    对照这10条行为指标,你可以衡量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提醒自己从哪里入手,去变得更加合作。

    这种“行为-能力”架构用在“团队合作”,“计划与组织”,“珍视多样性”这些能力上是比较恰当的,因为这类能力都可以比照行为指标当下验证,属于行为胜任力

    而战略能力难以当下验证,有这种能力的人展示出的行为往往很特别,在当时不被主流人群所理解,所以曾国藩说过一句话“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缺乏公认的行为指标,所以无法架构“行为-能力”这对关系,所以能力无法衡量,也无法通过行为训练来提升能力。

    怎么办呢?你肯定想到了PEST,SWOT,BSC等经典战略模型,这些都是战略规划的工具,学会这些工具是不是就有了战略能力了呢?好像也未必。大公司不乏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人才,他们照样犯一些灾难性的战略错误。

    再回到战略能力的定义,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战略能力包括两个子能力,一是“看见”的能力, Seeing ahead to future possibilities;二是“落地”的能力,translating them into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SWOT,PEST,BSC等等都是战略落地的工具,熟悉这些工具,可以将既定的战略意图,在组织系统内快速转化为战略布局。观察到战略布局的行为,暗示你具备了某种战略能力。也就是说,“落地”这部分能力,类似行为胜任力,可以通过学习使用这些工具来获取。而“看见”这部分,更像某种直觉,学习这些工具恐怕没有多少帮助。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您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样的巨作的?" 他答道:"很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见一块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

    米开朗基罗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的能力包含两部分:第一是从石头中看见大卫,第二才是熟练使用工具凿去多余的石头。

    看见是第一步,没有“看见”,就谈不上“落地”。所以战略首先是被发现的,第二步才是规划。在商学院的案例中,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第二步。

    战略是一种路径选择的能力,这种选择的难度在于,“未来不在现在的延长线上”,因此很难从当前位置逻辑推导出未来。必须先有清晰的未来景象,然后从未来位置反推回来今天要做些什么。 

    如何才能看见当下并不存在的未来呢?

    我是个路盲,认路这件事对我是个极大的挑战,但是现在我不怕了,因为我用百度地图。有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在认路这件事上,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几乎同等的“战略”能力。因为百度地图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提供了我们决策需要的足够的数据。

    从这里我们得出一个启示:人们之所以缺乏战略眼光,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缺乏足够的信息与数据来支持战略决策。所谓格局太小的意思。

    因此提升战略能力,首先要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有战略能力的人,必定也是见多识广的人。如果你成天龟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外面的世界两眼一抹黑,就不要奢谈战略能力啦。

    有三条路径通向见多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这三条路径是交织在一起的。

    这三件事做了,就有了“看见”的可能,还不具备“看见”的能力。

    因为这三件事只是积累素材的作用,并不是素材多了就有智慧了,也可能素材多了反而堵塞了。

    素材在你脑袋里是如何存储的,这事儿大有讲究。如果是乱七八糟堆积的,只会成为“所知障”;如果是以某种结构化的方式存取的,就生出智慧了。

    从积累素材到生出智慧,就是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的部分,就是见多识广的阶段;为道日损的部分,就是把“见多识广”转化为“看见”的能力。

    孔子把这种“看见”的能力叫做“知几”,他在《易经·系辞下》里说,“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动之微,吉之先见者”就是趋势,“知几”的能力也就是看趋势的能力。

    趋势平等地呈现在每个人眼前,可是绝大多数人视而不见。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大家都看到了,只有少数人看见了,其中马云抓住了机会。为什么呢?

    《大学》里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若不在,你看了,但是看不见;你听了,也听不懂;你吃了,也只是填报肚子,吃不出吃货那种愉悦来。

    有这个“心”很重要。有这个“心”在,你脑袋中的知识才变成“活”的知识,见多识广才有意义;有这个“心”在,为道日损才有可能。

    这个“心”是什么东西呢?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做人做事的中心思想。有了这个中心思想,我们才能超越朝九晚五的平庸,连接到诗和远方。

    阿里巴巴的中心思想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中心思想一路上支持了阿里巴巴的战略选择,从网上批发市场成长为一个涵盖电子商务,金融,物流,云计算等领域的庞大帝国;

    人也是有中心思想的,北宋张载提出了一个中心思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这个中心思想常常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比如:

    我们业务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公司为什么存在?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这个项目,我想创造什么?

    而使命和愿景是它的阶段性答案。也许你现在还不能清晰表述你的中心思想,不要紧,只要你心中有这些问题在,就已经种下了中心思想的种子。

    人脑是一个超级答题机器,有了问题,大脑会自动关联所收集到的素材来构造答案。心中种下了关乎本质的问题的种子,一切读书游历就成了在后台构造答案的过程。答案露出一点儿苗头时,你会比别人更快地捕捉到,这就是“知几”。

    当初安徽小岗村18户村民私分田地,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是路线性错误,而邓小平就发现了这个机会,掀起了农村改革的大潮,因为他心中存有关乎本质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问自己一个关乎本质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识一万个朋友,不经意中你就“看见”了,看见战略以后,运用工具来“落地”,你就是有战略能力的人才了。

    最后用连岳先生的一句话来收尾,这是我在罗辑思维里听到的,“不按自己所想的方式活,就会按自己所活的方式想”。人生也是需要战略的,如果你不是一个有战略能力的人,就必然会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的人,然后编造各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借口来麻醉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td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