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写作上很有些懈怠,虽然每天有听共读会的课程,也有些想法想写一写,可每每动笔时,脑海里的干扰信息就会翻腾。
这时,就会不由自主去干其他的事。追求一种纯粹没有代价的快乐。不用思考,不用使力,沉浸在别人创作的快乐中不能自拔。
自己也想自律,也想去写点东西,提升写作水平。可写作不是刚需的时候,就会在思想上放松,觉得可,也可不可。
我真的属于那种间歇性努力,持续性躺平的人。读书读到有感触时,还是做不到停下来,把有感触的句子摘录下来,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再联结个人体验,用这样的观点来验证自己体验对与错。缺乏行动力。
古典老师说读书好比攀岩,而写作就是攀岩过程中钉下的钉子,只有一个又一个钉子钉下去,你的读书才有痕迹可循,才能有真正的成效。
读书却不输出,读过的书就是你大脑刮过的信息,不会有多少痕迹,一切终会还回去的,转变不成你自己的知识。你也不会有多少进步,思维得不到提升,认知也不会升级,似乎一切都在做无用功。但付出的代价却非常大。
古典老师说要养成读写一体的习惯,必须要建立一套常规。写作时间必须要固定在早晨。这时候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整是空白的,没有前置信息,思维也比较灵活,写作会非常顺畅。
下午与晚上,大脑接受的信息纷乱复杂,思维慢慢僵化,思考变慢,写东西就会困难发愁。写作这事如果变成痛苦的体验很难能持续下去。
说得太对了。对这种情况,我有着深切体验。如果哪天早晨写文,会写得又快又顺,如果早晨刷了抖音短视频,或看了小说,心智带宽被占领,今天的写作就会被无限制的拖到晚上,这时写作真的是手忙脚乱乱哄哄,完全不知道写什么,就会产生凑合,水文的想法。
有时瞌睡的直打盹,甚至会把写好的文字,无意中删除。
早晨写作就不用担心出现这种情况。
为了固定早晨写作习惯,还要有固定的启动程序。如早晨起来先喝杯温水,做几个拉升运动,就开始写作,形成写作的条件反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