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anjun
第二学期的第七周,上学期的成绩终于出来了,两篇论文和一场考试都顺利通过了。第二篇论文的分数比第一篇高了一档,说明有进步,对不对?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写论文的感受吧!
1、写论文是一种学习方式
如果不是读研,我大概不会在一个学期内读这么多的专业教材。如果不是写论文,我也不会在两个月内读这么多的期刊论文。所以有一种说法是,读研是花钱买一段学习的时间,我还蛮赞同的。写论文的过程是逼着自己去思考的过程,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论文就变成纯粹他人研究成果的堆砌。对我来说,这个过程中不仅有语言上的障碍,还有思维上的障碍。
本文中的论文均指Essay。在英国,从本科开始它就是评估学生的方式之一。通常由科任老师提供一个题目。题目中有一两个被称作“instructional verbs”的词语,比如:summarise,analyse,criticise,discuss,evaluate,define,describe,outline,relate......每个人要做的就是确定一个论点,然后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论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论据。所以要读很多东西。
在过去半年多,对我写论文帮助最大的一本书叫做:《How to write better essays》作者为Bryan Greetham。
妹妹丽君昨天做了场分享,主题是读书,讲到读书是为了什么。她的理解是:为了消遣和提高理解力。后者包括对自己、对世界、对环境的理解力。对世界的理解力中就包括对各个学科的理解力,大部分教材都有这个功能。《How to write better essays》就属于这一类,提高的是你对怎么写论文这件事的理解力。
在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提到了写论文需要的能力:
The two types of skills that we all need to be successful in our courses – study skills (reading, note-taking, writing, organisation, and revision) and thinking skills (analysis, synthesis, discussion, argument, and use of evidence) – can be taught.
我认为这是一切的前提,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些技能的重要性,只有认识到这些技能的重要性,我们才有学习这些技能的必要。在美国工作的高中开设了关于公众演讲、创意写作的课程。在中国,至少我读高中的那个年代很少见到,这个就是大家对不同知识的重要性的理解而决定的。私立学校决定这个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就开设了。上述学习技能也是一样的。美国很多中小学都把学习技能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纳入课堂。比如,怎么阅读、怎么写作、怎么记笔记。大家可能都听过“康奈尔笔记法”,这些都是学习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从上世纪70年代出版至今,一版再版,也是一个英美国家重视学习技能的例证。
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大家就能想象我写论文的过程有多痛苦了。印象中,我在此之前从未受过论文写作的训练。第一个学期看的都是期刊论文,和这里要求的论文(Essay)也完全不一样。在国内读大学,也没有写过。所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幸运的是,我有找书自学的习惯,而且在看过目录之后很快就锁定了这本。
书的内容分成五个部分:Interpretation of the Questions; Research; Planning; Writing; Revision。基本上就是手把手陪你走过写论文的整个过程。比如在第一阶段,书中提到了,选出问题中的关键概念,分析这个概念(从你怎么用它开始分析),总结自己的分析并下定义,头脑风暴,检验你的定义等等。书中还有具体的例子作为参考。
书中还有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在Planning这个部分,讲到要把自己打算写的东西列出详细大纲的必要性时,作者是这么说的:
What’s more, by rehearsing your arguments in detail you will avoid the problem of trying to do the two most difficult things in writing, at the same time: pinning down your ideas clearly, and then summoning up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at will convey them accurately.
我平时写文章常常都是边想边写,写什么和遣词造句一起来,如果论文也延续这种做法,就太可怕了。
2、中国人的学习哲学
最近又在计划写新的两篇论文了。准备的过程中想起了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ducation这门课上我们讨论过的一个话题:中国人的学习哲学。大家可以看看这些点是不是真的反映了中国的学习哲学,还可以想想你是否赞同这样的学习哲学:
Jin & Cortazzi (1998), The culture the learner brings: A bridge or a barrier?课堂讨论的时候,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两个小伙伴都觉得很不理解:Learning is memorising. 她们都认为记忆只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记忆本身怎么会是学习呢?这让我想起了Bloom's Taxonamy,记忆是最下面的一项:
有些东西是相互冲突的。假设中小学老师只要求学生背诵,就很有可能忽略想象力的培养,这个直接关乎到上面最高层次的一项能力:创造力。除此之外,怎样去分析和评估这些也是我自己觉得特别缺乏的一块,回忆起来,中小学课堂上都在听老师怎么讲,自己的大脑很少参与,只要记住细节、经过、结论就好。我们中小学经历的教育大部分都是Lecture的形式,根据Learning Pyramid,这是最低效的一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高考过后,大部分学过的知识我都忘记了,再让我解中学的数学题,估计不部分也解不出来了,至于理化生,基本全还给老师了。
3、学会学习也很重要
昨天给王同学看课堂上的几份材料,内容是教小学生怎么阅读、怎么写作文、怎么积极聆听。放一张图片作为例子:
然后我们稍微讨论了一下自己经历的写作方法教学,结论就是:没有。中学阶段老师只会教一些框架,然后让我们写作文,交上去发下来,老师可能会修改一下病句,加上几句评语,或者直接就给个分数。至于怎么能改得更好,怎么提高,很少说。主要靠大家自己领悟。王同学研究生阶段开始写英文论文,他学校有一门课,叫科技论文写作,但是质量很一般。最后怎么做呢,找几篇自己看过的论文,然后分析解构模仿着来。导师也不会教,只会告诉你,这个点子不错,做做实验,实验顺利,那你写篇论文吧。最后可能帮你看一看改一改。你看,主要还是要靠自己领悟。
每次谈到中国的教育问题,大家都会说:学生太多了。这几乎是个万能的“借口”。城乡教育的差距,国内也有很多好的中学,班里也很多学生啊。我觉得,人多要想人多的办法。即使老师不能给我们挨个改,就总体的方法上引导大家做一些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写作方法、写作过程、思考过程,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借这样的讨论机会互相学习。
有空的时候,我会看一些美国本土针对母语学生的中小学阅读写作课的教材,看看美国的学生都是怎么学的。我本科学的是中文师范,以前是想毕业了当语文老师的,我对母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都很感兴趣。看美国加州的教材《Language - Writer's Choice Grammar and Composition》的体验就是,教材是在给学生一步步搭台阶,指引学生怎么写、怎么修改。给大家看一部分目录就很容易明白了,这是六年级的第一单元第一部分,一本书有700多页,阅读、写作、语法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大学、研究生阶段论文写作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教育是人们离开学校后,忘记所有在学校所学的,却依然留在他身上的东西。对我来说,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中学数学老师让我做的错题库,告诉我之前犯过的错误要避免下次再犯,虽然数学知识我都还给他了。还有语文老师每次在课前和我们讨论最近的社会新闻的场景,虽然那些新闻除了“非典”,其他的我也一个都不记得了。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我觉得教学生学会学习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家都在说要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如果真要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学校教育的系统中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留下一些空间和时间呢?在我看来,国内的学校教育在这一块可以做的真的还有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