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融合”。
纳塔莉在这篇《融合》里说到两种与写作有关的“融合”状态。
第一种融合,纳塔莉说,是她与她小说人物融合为一体。
当她把自己某一阶段的结局,融合到小说人物的时候,那么,小说人物的命运,就可能跟着纳塔莉的这个阶段的结局而完结。这样,小说无法延续,无法写下去。
所以,当纳塔莉意识到这一点,她懂得把自己从小说人物里及时抽离出来,或者说,她会选择离开小说人物一会儿。
作为写作者,其实是应该允许让小说人物走向属于他/她自己的命运。而非与当下的写作者,谱写相同的结局。
我觉得这种“融合”,换一个名词叫“粘连”,是否会更好理解。可以说:小说人物粘连了写作者的命运,或者写作者本身的命运,无意识地粘连住小说人物。这种情况下的融合,不利于发展小说人物的个性。
这种“融合”,我认为是负向的融合。因为写作者很可能在此写不下去。就如同纳塔莉说:“倘若我与她融为一体,小说就完结了,以我们俩都黯然离婚收场,无果而终。”
第二种融合,写作与生活相融合。尽管写作需要专注,但专注不表示放弃生活,放弃工作等等。纳塔莉说:“我们的人生不是写作,写作只是一个瞬间,从我们的生命中流过。”
因此,如何将写作契入到生活,与生活相辅相成,这是很好的融合。“不要因为孩子占用了你写小说的时间,就对孩子发火”纳塔莉说到。
这是我所要学习的融合。
第三种融合。不是纳塔莉在本书里说的。这个“融合”是我最近在练笔小说中的尝试体验。
有一天,我在写《余生,安好》,突然觉得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写下去。或者说,身处其境的意境感并不强烈。我想,糟糕,我要被卡文了。
怎么办?
写不下去,也是很痛苦的体验。那时,我想,我能不能换一种写法来突破那种意境感,让自己的情绪能够强烈一些。
之后,那章节里,我放掉第三人称,而启用第一人称“我”开始写。当我打下第一个“我”的时候,我发现我真的可以把“我”融合到小说人物里。
处在那样的意境里,“我”会怎么样。“我”虽不是我,但又仿佛来自于我。最后,很顺畅地写下去了。
此后,我经常在自己遇到特别无感的时候,或者觉得写得“自我嫌弃”的时候,我就使用这个第一人称方法进行代写。
代写好后,当然不能忘记要修改回第三人称,否则,小说人称前后不一致。
所以,章节修改时,我会再用文档里的“替换”键,将第一人称的“我”,一次性替换回原来的第三人称。
对于“融合”,它像硬币的“正与反”两个面。具体要看使用的效果。
好在,人是有觉知的,有意识的。可以灵活使用它,既可以去相合,也可以去抽离。只要把文章、小说顺利写下去。
摘抄本书语句:
1、我要做的是帮助内尔,领着她走向自己的命运。倘若我与她融为一体,小说就完结了,以我们俩都黯然离婚收场,无果而终。
2、能与我们的人物心灵相通、亲近友好是好事,但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很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往前走,进入下一章。
3、写作后立即进行体育锻炼也是一个特别好的办法:使劲跑、骑车、游泳。这能让我回神,让灵魂重新回到肉体。
4、不要因为孩子占用了你写小说的时间,就对孩子发火。孩子实际上是你的朋友。他们帮助你暂时放下小说,休息一天。这是一种时间的穿越,越过一个现实,渗入另一个现实。
5、我们的人生不是写作,写作只是一个瞬间,从我们的生命中流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