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

作者: 付亚萍 | 来源:发表于2023-02-24 23:50 被阅读0次

四季的天气温度随阴阳不同而变化,夏天天气炎热,适应这种温度变化,大家纷纷脱下长装,换上轻薄的夏装,卧具也由厚重的棉被、羊毛被及褥子换上了凉席、凉被。冬天温度降低,大家又再次穿上、盖上厚实保暖的衣物和被褥。所以寒热明显时人们能主动根据身体需求来调节适应,但是对于春、秋,温度表现变化不是很明显的季节,人们往往无所适从,因此民间有句谚语:“二八乱穿衣。”

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白天气温回升,于是很多人纷纷脱下冬装,换上春装,更有一些年轻人,为了展示自己的青春,早早穿上短裙、短裤等。其实春天时节,阳气方升,乍暖还寒,气候多变,早晚温差较大,且常有寒潮来袭,加之冬天人体气血运行缓慢,春天时人体代谢功能还处于较弱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进行体温调节,对外界适应力、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较差。所以此时过早着衣单薄,容易感受风寒。特别是基础条件差的老年人和小孩,其抗病力差,受了风寒,寒阻经脉,血流速度减慢,引起脏器缺血,易发生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卒中、冠心病等疾病。所以春天不能早早脱下棉衣,应该等气温上升稳定、人体代谢、抵抗力增强之后,再减衣服。唐代药王孙思邈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春天阳气升发,渐达于外、于上,人体下焦之阳气就会渐少,春天穿衣服太薄,容易使人感受风寒,寒伤脾阳,不能运化水谷,中阻肠胃,消化不良;此外,寒阻经脉,也会使人们出现头痛的症状,所以他主张,春天穿衣上边可以薄一点,但下边必须要厚,以维护人体正气,抵御时邪。

农历八月是秋季,秋季气温变化的幅度不大,不似春天那样温度变化快、早晚温差大。秋季气温是逐渐转寒,一日之内的温度变化也不大。所以民间就有“十月小阳春”的说法,就是农历十月的时候气候还似春天和暖,所以“秋不忙添衣”。秋天的时候有意识地让人体“冻一冻”,这样可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增强防御机能,为冬天酷寒的到来做好准备。再者秋天阳气下降,如穿得过厚,体温太高,阳气反升不降,与秋天干燥相加,燥火上升,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的上火、出血症状,一些高血压的老年人,甚至会有卒中的可能。有的母亲疼爱孩子,秋风一起,就要求孩子穿上厚衣服,没有“冻一冻”的机会,因此孩子们除了免疫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之外,阳气不能有效收敛,对阳气的休整恢复不利,所以现代社会的小皇帝们在两代大人们的呵护下,体质越来越差。

相关文章

  • 春捂必须捂哪儿?啥人捂不得?

    民间俗语常讲,“春捂秋冻”。 那么问题来了—— “春捂秋冻”啥人捂不得? “春捂”要捂哪儿? “捂”哪最重要? “...

  • 2020-03-21【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

    【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下) 本期导读 春捂秋冻话春衣,春季养生说春捂。 捂脚捂腿捂腹背,上...

  • 春季养生小妙招

    老话儿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这个“春捂秋冻”怎么个讲究法儿呢? 专家表明,“春捂秋冻”是指春天的温度变化不定...

  • 春季养生——春捂秋冻

    老话儿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这个春捂秋冻是有讲究的。 专家表明,“春捂秋冻”是指春天的温度变化不定,天气变暖...

  • 春季养生“捂”当先,海盐热敷是关键【艺盐堂,盐利康】

    春捂秋冻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句民间俗语,其实春捂秋冻恰恰道出了中医春季养生的真谛。原来春捂秋冻是中医养生的重...

  • 2020-03-21【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

    【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上) 本期导读 春捂秋冻话春衣,春季养生说春捂。 凡事问个为什么,好...

  • 春捂秋冻

    许是当初念书时的专业,或是上课看小说和同桌闲聊时的空隙,听了中医老太讲的那么一耳朵,春捂秋冻这个词便映在了脑海里。...

  • 春捂秋冻

    “春捂秋凍”是一句民間諺語,非常符合中醫的養生之道。“春捂”的含義就是說立春以後,不要著急忙慌地脫掉厚厚的冬裝換上...

  • 春捂秋冻

    (文/亦浓) 俗话说“春捂秋冻”,对于日趋年纪大的人来说,脱衣服也没那么简单。 比如说,我发小的老公就比较懂得养生...

  • 春捂秋冻

    不记得今天有没有吃叶酸 也忘了要说的话。 算了,人生这样艰难不要为难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捂秋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cf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