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区城南凤岗曾姓三世祖,曾牧墓位于城南凤岗倒吊靴山丘,坐辰向戌兼巽乾。全坚石三碑夹式(墓碑系整片石而仿三碑夹格式)墓碑,碑高1.5米、宽1.54米,墓前石床高0.44米、宽1.22米,进阶3级,管柱两对,石狮3对,石鼓1对,基本保留明墓格局。碑文为“明祖考永乐诰赠奉直大夫东野、妣诰赠正二品夫人惠然张氏,永乐户部员外郎守民曾公、封赠正二品夫人勤德高氏墓”。左碑文为“二世祔三世,二世永乐癸卯(1423)吉立,三世正统戊辰(1448)祔茔”,右碑文刻乙亥年重修。距墓区1500米置墓道碑,碑高3.2米、宽0.95米,碑座二级正方形,边长3.18米、高0.39米。碑文为“皇明诰赠奉直大夫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东野(牧之父)曾公墓道。”2001年12月18日,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该墓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墓形全貌
二、墓碑近观
三、前朝明堂
四、青龙砂
五、白虎砂
六、墓道石
七、曾牧之弟曾心水墓
曾牧(1369---1448),字守民,原籍江西庐陵,元末其父曾仲华,字福荣,号东埜,由江西渡岭来潮阳,定居凤岗乡(即今凤北居委南侧一带)。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乡试登拔贡,二十九年中举人,初授兵部司务,后升户部员外郎,居官正直廉洁;永乐十八年,江西灾荒,奉旨江西查巡,体恤民情,上书请减赋役,放粮赈饥,引湘水人赣,民得复耕,当岁谷丰登,民感公德,朝廷亦欢悦。
永乐十九年(1421年),曾牧亲解税银贡物上京,不料途中遭盗匪抢劫,他遂变卖凤岗家产田园,又出卖庐陵祖族遗产田园300亩,将变卖所得银两,如数解京入库,此事震动京城。帝感其诚,颁旨赐建“介福堂”,筑牌坊,并钦赐“走马标”任其圈地,但曾牧仅将“走马标’’抛于凤岗东门外横头埔新垦地,仅得山丘七分,永免纳赋,乡民甚为感激。
永乐二十一年,因父去世,请归守孝,诰赠其父东埜为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江西清吏司,并恩准古驿道旁建墓道。
曾牧去世后葬于凤岗乡名为“倒吊靴”的山麓,今墓尚完好。
“介福堂”1996年又重新修缮,列为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曾姓源流补注】
54派祖瑶,昌三子徙潮州府潮阳县新兴乡南冈里(今凤岗乡)配苗三林氏,继室吴氏,公没葬凤岗乡上后山,“孩儿坐轿形”。林氏于公合葬同穴,吴氏于公左手头下另葬一穴,今坟墓完好。凤岗旧谱有墓葬图,公入祠凤岗乡“介福堂”始祖祠。瑶公生子三名,康、泰、宁,后裔子孙分佈国内外,约十万余人。
55派永康,字玉波,瑶长子衍城南凤岗乡,公生子一名,福荣。女一名勤裕,适凤岗乡郑氏始祖桂岩公,成为郑氏始祖妈。凤岗曾、郑通婚,结秦、晋半千多年来,姻亲长存,成为美谈、佳话。
56派祖福荣号东埜,字中华。永康子明皇封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江西清吏司,公卒原葬凤岗乡后蓬厝园。“飘江木形”,因开发建设,移迁凤岗乡上,土名倒吊靴石山,座东向西,配惠然张氏,卒于公合葬同穴,公生子四名,钩溪、曾牧、平周、心水,长子、三子、四子邑庠生。
曾牧,字守民,荣次子,生于元至正廿九年(1369)积学工书法。明洪武廿三年(1390)登贡,洪武廿九年(1396)领应天府举人第二名,初授兵部司务,旋升户部员外郎,永乐十八年(1420)奉旨赴江西赈灾,治水,因政绩显著,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为褒扬曾牧宦绩,特赐建“介福堂”大门外旗杆二对,大门顶置圣旨牌,正厅置圣旨亭,筑牌坊,钦赐走马标,可圈定田地为己有,可是牧公不贪抛在东门外横头埔新垦地零点七分地,永免纳赋。永乐廿一年(1423)其父福荣去世,公以为父守为由乞休。诰赠其父东埜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江西清吏司,并钦准勤石于北门外古驿道旁筑造墓道,(详见《黄誌》牧公传略)。
57派祖钩溪公又八传至64派闻准公,原名树准,一支脈于明代中期,由凤岗乡大甲厅徙谷饶镇,大坑村定居。
2019年3月,郭济怀撰文潮阳增吉堂风水择日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