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里的成语

论语里的成语

作者: 咻咻羞煮 | 来源:发表于2017-10-21 01:40 被阅读0次

    1.教育方面

    孔子30岁左右,学有所成,卓然独立。于是首开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开始授徒设教。孔子所学有别于当时一般士人之所谓“学”,其所教亦有别于当时一般士人之所谓“教”,孔子以六艺为教育内容,以“文、行、忠、信”为立身标准,以“仁”、“恕”为一贯之道,以有教无类、有教无隐的胸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培养出一批传承文脉、救世济民的弟子,“弟子盖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亦被后世尊之为“至圣先师”。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今天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如:

    【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2.为政方面

    孔子一生以实现周礼合乎时代的回归为己任,希望统治者能施行“ 仁政”,即“为政以德”的主张。如:

    【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天下归心】

    [出处]:“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曰》)

    <释义>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出处]:“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释义>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3.个人修养方面 成语有:

    【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4.处世方面

    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理想为后世儒者所继承和发扬,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人格模式。。如:

    【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释义>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释义>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释义>反复考虑后再做。

    【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释义>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释义>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5.感悟方面 如:

    【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释义>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富贵浮云】

    [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释义>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乐以忘忧】

    [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释义>快乐得忘了忧愁。

    【不亦乐乎】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释义>不也是很快乐吗?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望而生畏】

    [出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

    《释义》看到了就害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里的成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ib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