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和境界是个高深的大问题。
商鞅变法,大家都知道,商鞅是个战国著名的改革家,秦国通过他的变法,从一个偏僻的小国,统一了中国。
但是后来,大家研究他的变法太急功近利,产生了很多副作用,导致秦朝的寿命只有十五年。
其实商鞅一共通过景监要求见秦孝公三次。
第一次是讲尧舜禹汤的事,讲的是帝道,这几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为后世尊崇的领袖。秦孝公听了快睡着了。
第二次是讲周文王,周武王的王道。秦孝公有点兴趣,但兴趣不大。
第三次是讲春秋五霸的霸道,这次秦孝公听得入迷。很快就决定用商鞅的变法。
景监就问商鞅:“”既然清楚秦孝公想富国强兵,称霸诸侯,为什么前两次还要谈帝道和王道?“
商鞅说:“我是怕如果他真是一个境界特别高、有大志向的人,我一开始就说那么低层面的事情,就把他看低了。” 后来秦孝公让商鞅制定了很多急功近利的法律,短期里秦国很快统一了中国。商鞅也清楚这些政策的负面后果,商鞅说:"急功近利,秦国的国运终究不可能超过商朝和周朝。” 最后秦朝十五年就灭亡,秦孝公的子孙被杀光。
格局和境界就是是否看得远,能否看到未来,不执着于眼前的利益。
多读历史给人教训,提高人的格局和境界。
拿破仑是个战争天才,但是他花了一生最多的精力在制定《拿破仑法典》。法典的讨论会是他亲自主持,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临终前,拿破仑说:“我一生40次战争胜利的光荣北滑铁卢一战抹去,但我有一件功绩永垂不朽,就是我的法典。”
人一路会有很多短期的诱惑,格局和境界需要看长远,需要你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会抵住诱惑。
陈建斌演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了。曹操反思,说他后悔去刺杀董卓,因为他想偷懒,杀一个人就想改变当时中国的现状。如果自己努力经营,扫平割据势力比刺杀一个人难上百倍万倍,需要一生去努力一生都未必能完成。
为了梦想,得一生奋斗。格局和境界自然就上去了。
晓明哥
2019.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