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智能语音系统主要由如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
- 麦克风阵列
- 唤醒识别
- 语音识别(ASR)
- 自然语言处理(NLP/NLU)
- 内容召回
下面我们逐个介绍各个组成部分
麦克风阵列
麦克风用来将模拟的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核心器件是ADC(Analog to Digital Controller)控制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麦克风大多是单麦克风,外形如下图所示:
单麦克风而在智能语音系统中,大多使用麦克风阵列,外形如下图所示:
麦克风阵列麦克风阵列在硬件上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一个麦克风阵列由多个麦克风组成。图中的麦克风阵列,每个红框就是一个麦克风。
麦克风阵列和普通的单麦克风相比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呢?
优点
首先麦克风阵列具有更好的远场拾音效果,举个不太严谨的例子,使用单麦克风打电话,手机需要放在半米的范围之内,对方才能听清说话的声音;但使用麦克风阵列,手机放在3~5米的范围之内,对方也能清晰的听到语音。
其次,麦克风阵列能够获取声源的角度信息,也就是说能够辨别声音的来源,但单麦克风做不到。
所以,在大多的智能语音系统中均采用麦克风阵列,而百度的DuerOS个人开发套件使用的就是麦克风阵列(包含两个麦克风)。
缺点
最显著的缺点就是麦克风阵列的成本相比于单麦克风而言,价格会高出很多。
技术点
- 麦克风选型:驻极体/数字麦克风
- 麦克风一致性
- AEC
- 波束合成
- 盲源分离
对具体的技术细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逐条了解下,这里就不逐一展开了。
语音唤醒
语音唤醒的常见场景就是用户使用唤醒词(如百度的“小度小度”,亚马逊的“Alex”)将设备激活。
实际上设备在通过唤醒词激活之前也是一直在工作的,设备一直在录音,并检查录音的数据中是否包含预设的唤醒词(如“小度小度”、“Alexa”),当检测到有唤醒词,设备便进入唤醒状态。
当前对于个人开发者相对友好的免费的唤醒引擎主要有:
- SnowBoy (https://snowboy.kitt.ai/)
- Pocketsphinx (https://cmusphinx.github.io/wiki/tutorialpocketsphinx/)
- Sensory (http://www.sensory.com)
目前,百度已全资收购了KITTAI(SnowBoy是KITTAI旗下产品),建议开发者直接使用SnowBoy作为唤醒引擎,同时,SnowBoy的唤醒词训练,及唤醒引擎的集成使用也很简洁方便。
语音识别(ASR)
语音识别(ASR)简单的说就是讲语音转化为文本,目前几乎所有的语音系统都是先将语音转化为文本,然后再基于文本进行后续的语义理解和处理的。
自然语言处理(NLP/NLU)
有了语言识别(ASR)获取的文本信息,后面就进入了自然语言处理单元了,可以说这个步骤是最接近我们概念上理解的人工智能了。这个部分会从输入文本中获取用户的意图和对应的关键信息。举个例子,对应用户输入请求:“我想听周杰伦的歌”,NLU会将请求拆解成如下的结构化结果:
- 意图:听歌
- 词槽:周杰伦
有了NLU的处理结果,就可以获取用户请求的结果了。
内容召回
假设你有两个资源库,其中,一个是电影库,一个是歌曲库。当接收NLU的处理结果后,从意图(听歌)上,你可以判别用户希望从歌曲库中获取资源,从词槽(周杰伦)可以判断用户想听歌曲的类别。有了意图和词槽就能从资源库中检索到用户期望的结果,并将结果按请求的路径返回。
完整过程
下面我们将上面的各个核心部分连贯起来,想象茶几上放着一个智能音响,用户坐在两米外的沙发上,用户通过语音发出请求“小度小度”,音响的提示灯亮起指示激活状态,用户说“我想听周杰伦的歌”,稍后,音响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
- 满足远场(3~5米)拾音:麦克风阵列
- 提示灯亮起指示设备激活:唤醒引擎
- 语音请求转化为文本:语音识别(ASR)
- 从文本中识别出意图(听歌)和词槽(周杰伦):自然语言处理(NLU)
- 通过意图和词槽返回结果:内容召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