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有些烦心事让我的心里总是不太舒服,按照以前的我总会不停的给家里打电话,害怕错过一丝一毫的细节,绞尽脑汁的做着两边都不讨好的“劝和”。但是这一次,我心中明白这件事不同于以前,其问题的严重性和特殊性我也很清楚。记得当我接到母亲的电话时,我正和朋友在去往商店的路上,为了报答我帮她买蛋糕之情,非要请我吃东西,其实她真心没有必要这么做,只要把“钱”原封不动的还给我就行了,但是“盛情难却”我也就接受了。不知是因为同学在身边还是自己心理作祟的原因,我只对母亲不断的重复这一句话“我明天回来一趟”。但是我心里也明白,我回去也是无济于事的,只为了给妈妈一点安慰而已。
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在母亲的眼中我仿佛拥有着超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仿佛我的“金口”一开,事情就能解决一大半了。可是许多过往的实践证明并非如此。真不知这种“自信”母亲是从何而来。从以前的“焦急”、“畏惧”俨然转变成“淡然”和“无奈”。作为家中的一份子,我理应有责任去解决,去调和这个矛盾。可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关键的症结和人物均不在我,我无法做出相应的行为。你和父亲都是成年人,丰富的人生阅历都解决不了,我这学的“二十多年”的书本知识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义不容辞,但作为你们之间感情破裂的粘合剂,我又能发挥的作用又有多大?我真心不知道。
这件事我真心不想掺和太多,我大了,也有我的麻烦事!以前我会担心家中的变故,但现在我也懂得了“经验和教训”的重要性。你和父亲二十多年的感情如果真的熬不过岁月,我又有多大的能力去和“时间”作斗争呢?“婚姻是坟墓”我们听得不少,但是为之“牺牲”的也不在少数!世人经常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句话,看似很有哲学和经验的话语,其实也更为一种讽刺!谁都知道个人婚姻的幸福与否,无法估量,但是历史的经验却一直在警示我们“婚姻的风险是弊大于利的”。可是为何却又有如此多的女子去撞这个“南墙”呢?头破血流了还在期待下一次的“风和日丽”,成功的几率又有多大,就算成功了,时间又能维持多久??一切都是未知数!“婚姻是坟墓”我认为理解的还不够恰当!“婚姻是马蜂窝”是我的理解,人们看到马蜂都要退避三舍了,如果看到了“一群马蜂”更是要抱头逃窜了,试想看到了马蜂的老巢了那情况岂不是更恐怖!但是此时的人们却并没有逃之夭夭,听之任之,反而动用各种人力物力将其消灭,用火将其燃为灰烬!人们看到一只马蜂和看到“马蜂窝”的表现如此不一样,可是在面对一段失败的婚姻和接连几段失败的婚姻却不能保持这种“快刀斩乱麻”的行为来解决“长痛不如短痛”的理性呢?
社会对女性已是不公平了,女性对于男人来说只为一件战利品而已,刚开始时为之流汗流血在所不惜,赢得时也只注重于自身努力的价值,而忽视了战利品自身的价值,到后来将其放入陈列柜中向过往的人去炫耀过往的战绩,等到这种战绩被人们耳熟能详之后,战利品的价值也就到此为止了。阴暗潮湿则是“战利品”的最终陪伴,而自己又去追寻下一个获得战利品时的快感!
而于我来说,生于传统的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尤其认为家庭是女人最终的归宿,而婚姻则是最终的陪伴!对于这种说法我又有我自身的理解,家庭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但是我的“家”注重的那一种“情”而不是“那个人”,换一句话说,也许我以后的“家”可能没有一个人,但是只要它能让我放松,能让我遮风挡雨,“它”会比“那个人”更重要!而对于最终的陪伴,我不需要那“一纸婚书”的束缚,你来你走,我不会束缚。每个人都是作为单独的个体而来,却为何要去奢求在你弥留之际有个人看着你走呢?对于婚姻,我从不抱有一丝的侥幸,只会用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去维持自己的平衡,以免让自己踏入这“一潭污泥”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