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莫言的《檀香刑》初次发表,2012年,莫言因为小说《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初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读莫言的《檀香刑》所想到的在2010年的冬天,我读了莫言的《檀香刑》,两年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此名满天下。
莫言的作品,最重要的一个地点符号就是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娓娓道来,不带修饰,我是一直不知道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但是莫言的许多作品写的就是这个地方,这是莫言一个地域符号吧。
《檀香刑》这部小说的地域符号也是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一个承载了莫言故乡情结的地方,其实这是一个小说里虚构的地名,但是看起来非常真实。
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是北洋政府执政时期,讲的是一个刽子手赵甲,一个漂亮女人孙眉娘,和她的傻子丈夫赵小甲,一个铁汉孙丙,一个县官老爷钱丁他们之间各种恩怨纠葛的故事。
小说的人物取名很有意思,甲丙丁,构成了这些的人物的名字,但是缺少了一个乙,不太明白作者的涵义,留给读者们去研究。
这篇小说的构思非常巧妙,不同于一般小说的年代或者事件的发生作为线索,而是以中国古老的一种残酷的刑罚作为线索,这种刑罚的特点就是残酷,而且是极度残酷,一根檀香原木,加工成刃状,用油浸泡,用牛肉汤和油炸面食进行加工,使之圆润光滑,而且长度刚好和犯人的脊椎骨相等,从肛门钉入,直至脑部,还不能让犯人速死,最重要是让受刑之人极度痛苦,行刑之后,犯人活得越久,越痛苦,证明行刑的刽子手水平越高。
小说里赵小甲的父亲赵甲正是具有这样一个手艺刽子手。中国历史上酷刑甚多,不胜枚举,檀香刑应该是最残酷的一种,没有之一。
这个赵小甲,描述的就是一个傻子,卖黄酒和狗肉为生,这种描写手法其实和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如出一辙,另外一个矛盾文学奖的藏族作家阿来,在《尘埃落定》这部小说里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一个傻子,以“我”的经历写成小说,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小说的时代背景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后,青岛被割让给德国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为契机,描述了所谓的义和团的一个爱国者最后被施以檀香刑这种酷刑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孙丙,就是赵小甲的岳父,孙眉娘的父亲,行刑的是亲家公赵甲,一个资深的刽子手,一个被慈禧太后和咸丰皇帝赐了御用太师椅、佛珠和七品顶戴的人,为什么要赐给这些东西,就是因为他行刑残酷。
小说的描述非常具有魔幻主义色彩,这是小说的魅力,既有历史性,又有魔幻性,插叙和倒叙的手法应用很多,算是一部成功的小说,莫言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用白描的手法来写人物,几乎没有人的面部特征的描写,更多的是表情的描写,用表情来描写一个刽子手的残酷,一个风流女子孙眉娘的畸恋,当她的父亲被她的公公来行刑的时候,写出了一个中国传统女人的孝道。
山东省向来是靠近海边,又靠近日本,但是小说讲述的地方,恰恰是一个相当封闭的地方,高密县东北乡,一个虚构的地方,一个莫言的文化符号。
莫言本人,是经历了各种运动,也经历了食不果腹的年代,对生活是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在他的作品中,他赋予人物以愚昧的立功精神的,法律意识淡薄依然是作品的人物形象,残酷并不能代表先进。
其实对于作者到底是要讴歌哪一个人物,笔者根本就没有看懂,这可能是学识所限吧。
末代响马2018年12月2日于兰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