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支付宝的“变身”
这几天,支付宝“变身”了,变的更蓝了。
3月10日,在线上举办的2020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蚂蚁金服CEO胡晓明(花名:孙权)宣布,从金融支付平台全面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并升级了支付宝的slogan「支付就用支付宝」改成「生活好 支付宝」。
支付宝为什么要这个期间升级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胡晓明介绍:
过去十多年,中国经历了零售业数字化,现在进入制造业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化,下一个阶段,我们将迎来服务业的全面数字化。很多人面对疫情有悲观情绪,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机会,我们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支付宝打造数字生活的开放平台,并不是心血来潮,我们为此已经准备了很久。
据悉,新版支付宝的规划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月时间,原定数月后发布,因为疫情而提前了。
其实,早在2010年,支付宝的数字生活服务已经初见端倪,那时,彭蕾刚接手支付宝的CEO,当时做的一个决定就是要让用户在一年内用三次支付宝,调集了一批人马做了水电煤线上缴费业务,受到支付宝用户的广泛好评。
这也可视为支付宝在数字生活服务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此次战略的转变也可以说是支付宝本身战略的延续性所致,只是这次支付宝目标更明确,步伐很坚定了。
02 支付宝“蓝上加蓝”的升级
先来看看这次品牌视觉升级,支付宝的logo从原来的浅蓝变成了深蓝,蓝的发亮,网友吐槽“蓝上加蓝”。
支付宝的官方回应是:
从金融支付工具到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平台,除了让大家觉得可靠,还要为大家提供更便捷的数字生活未来,享受更好的服务,所以新支付宝变得更明快了。
当然,好不好看,这个只能看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爱好了。不过时至今日,不管从战略定位上的转变,还是从时代的趋势变化,支付宝似乎是有必要进行一次品牌颜色的调整,毕竟上一次的调整还是在好五六年前的事了。
在此次会议上,伴随着平台的新定位,支付宝App的改版升级已经确定了以下方向:首页应用中心突出生活服务,平台首页流量将全面开放,展示位升级为14个,给第三方服务更多的曝光机会,将外卖、餐饮、旅游等场景入口级别提高,以强化生活服务的用户心智。同时客户可以自定义和自定义收藏,让消费者可以在应用中心触达更多生活服务。
不过据我最近观察发现,升级到最新版本的支付宝App(10.1.88),似乎没有改变原来的展示位,不管是iOS还是Android版本,还是原来的应用中心与布局,也没有重点突出生活服务。
后面我想是不是自定义的问题,又特意的找了一个新的手机号注册了,结果发现还是同样的问题,值得玩味。当然,不排除目前处于灰度测试中,部分地区与用户看到的不一致。
另外推出生活服务专区,提供了智能算法、分类入口,让场景化和商业服务效率更高。据说将实现千人千面,每个用户看到的不同。
新增外卖到家、果蔬商超医药等便民生活版块。
对首页搜索栏进行升级改造。胡晓明表示“上支付宝搜”已经成为很多用户搜寻服务的重要入口,过去一年支付宝首页生活服务搜索量增长了300%。
改版后的支付宝,将从“人找服务”走向“服务找人”,提升商家服务的分发效率。结合时间、基于地理位置、个性化为用户推荐喜欢的服务。
支付宝表示:未来三年,将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
03 支付宝的焦虑与野望
支付宝是什么?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个支付工具吧。
没错,支付宝的确是一个工具。但支付宝仅仅是个工具吗?或者说支付宝只想做一个工具吗?答案明显不是的。
事实上,为了摆脱支付工具的印象,支付宝经历过多次大版本的产品迭代,以期望全面的产品形态能给用户带来新的认知。
支付宝的诞生在2003年,那时候的支付宝只是基于淘宝衍生的交易担保服务,最初仅仅作为一个中介,来解决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
2004年,支付宝正式拆分,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到了后来,支付宝利用其平台属性优势,开始在金融领域深耕,展开一系列如余额宝、蚂蚁信用、花呗、借呗创新金融业务,并得到了众多支付宝用户的认可,为后续的成立蚂蚁金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4年以来,支付宝一直都把微信当做竞争对手,主要原因还是因为2014年底微信支付推出了微信红包这个杀手锏,并与春晚合作,一夜爆红,当晚绑卡用户超过1亿。随后,微信支付对支付宝穷追不舍,不断抢占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对支付宝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也许因为微信支付的原因,使支付宝感到了深深的焦虑,准备「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杀微信核心腹地。
15年,被网友戏称“像素级的抄袭“改版中,支付宝新增了朋友tab版块和生活圈,切入熟人社交领域,并正式把logo变蓝。又在随后不久,添加了争议不断的“校园日记”。但最终似乎因为没有社交基因,效果都不太好,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甚至支付宝官方还因为“校园日记”而道歉。
社交没有做起来,倒是后来的蚂蚁森林、蚂蚁庄园等一些小游戏,反而获得了大量的流量,用户反馈和粘性都很好。
到今天,支付宝已经发展成为了国民级应用,人们几乎离不开支付宝,不管是消费、理财、信贷、还是其他服务等等,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了。
不过,以用户体量来说,支付宝目前的日活还是远低于微信的,更不用说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了。就打开频次、使用时长、支付场景来说也要少于微信。虽然目前支付宝的全球用户已超过12亿,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工具型产品或者说一个金融支付服务平台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显然对支付宝来说并不满足。
微信重在产品,以用户体验中心,擅长用户思维。而支付宝强在运营,更侧重商业的运作,擅长商业思维。以自己的短板,去硬拼他人的长处,明显不可取。
而这次支付宝的改版,聚焦服务业数字化的新战略目标,意味着曾经死磕社交、定位迷茫,被打乱节奏的支付宝,找到了更清晰、更坚定的方向。
更意味着支付宝不甘于满足金融平台,拥有巨大流量的支付宝,改版后会将更多曝光机会留给服务商,生活服务内容被更加前置,使之牢牢抓住与服务商的经济命脉,形成强有力的纽带。
04 支付宝战略转变的背后
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的全球用户已超过12亿,日活用户7亿。其中有超过6亿的用户打开支付宝是为了余额宝理财,超过5亿用户是为了在蚂蚁森林种树,超过1亿用户是为了加入相互保。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用户来支付宝不是为了支付,如果仅仅只有支付场景,那么很有可能导致6亿用户的流失。
随着金融服务监管方面越来越严,支付宝在核心金融业务发展受阻,业务规模离天花板也越来越近,市场和监管的天花板短时间难以有新的突破。支付宝需要寻求新的突破点,新的发展空间,而数字化服务业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领地。
疫情期间生鲜、药品等生活服务类的强需和商户供给,让支付宝看到了服务型数字化的趋势,生活服务数字化的空间大门似乎已经打开。
从消费者用户端来看,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用户行为习惯得到了进一步的教育。对于线上买菜、健康码防疫、在线问诊、安全捐款、在线教育等等服务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未来,用户的行为习惯改变后,线上各类强需将逐步爆发。
从企业/商户来看,疫情爆发期间,本地生活服务类行业虽然需求旺盛,但由于商家营业少,骑手不足,导致整个生活服务类的行业几乎处于归零的状态,生活服务业App的日活也在春节前后遭到了空前的腰斩,至今都无法恢复。这让更多的企业/商户意识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的重要性,也将促使更多的商户参与数字化渠道运营中来。
就像胡晓明说的:
这次疫情,支付宝看到了线下服务业转型线上的巨大需求,支付宝升级成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就是要打造服务业的「新基建」。疫情激发了新的需求,也催发了新的服务模式,更为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机会。服务业数字化大潮已经来临,但是中国线下服务业还有80%没有被数字化,还是拥有很大的空间。所以,面对这样的现状,面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机会,支付宝将从金融支付平台全面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
疫情的出现,加速了「新基建」这种需求的迸发,消减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增大流量来源、拓展的品牌影响与曝光等等,都需要从数字化基础建设方面进行支撑与打造。这也让数字经济的价值愈发凸显,支付宝借势发展也是必然趋势。
支付宝为什么要打造数字生活开放平台,我觉得其根本目的还是支付场景、支付频次、还有线上生活消费场景的拓展,以更多的商业场景连接商户与消费者。一方面那,引入更多的商家商户,进一步强化支付宝在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上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用户创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以不断增加用户的粘性,强化支付宝生态应用。
当然,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后的支付宝,与美团的一次博弈再所难免。阿里成立口碑,收购饿了么以来,与美团点评的竞争就没有停止过。不过就现在来看,口碑与饿了么的整合联动,并不尽人意,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的竞争一直表现不佳。支付宝的这次升级和一系列的变化,也是资源倾斜的一种战略打击,集中资源和平台优势再次与美团竞争数字生活服务的市场份额。
未来,可以想象的是支付宝将围绕金融支付服务平台+政务民生服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来打造属于支付宝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
————
欢迎关注【产品DEMO】公众号
了解更多个人产品思考与心得、交互设计、Axure元件库、高保真原型DMEO模板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