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怡从小就跟父亲在一起生活,妈妈仿佛不存在,只是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名词。虽然晓怡没有妈妈的照顾,细心的父亲也让晓怡生活得很快乐;晓怡聪明伶俐,隔壁修钢笔的李伯伯非常喜欢她,在晓怡四岁的时候,每天写字贴教晓怡识字,晓怡居然过目不忘,一年后,晓怡就能自己看小人书了,晓怡除了看书,开始喜欢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小朋友们都喜欢跟晓怡玩,晓怡过得很快乐。
直到晓怡六岁的某一天,晓怡和一个小女孩一起玩捉迷藏,玩得太兴奋,忘了已经中午12点该回家吃饭了。小女孩的妈妈找来了,那个高大粗壮的女人,指着晓怡骂;“你这有娘生,无娘养的野孩子,带坏我的女儿,以后不许你再跟我女儿在一起。”又回头对她的女儿说:“你跟这种没妈的孩子在一起,会有什么出息,以后不准再跟她玩”,骂完牵着小女孩的手就走了。晓怡蹲在地上,想着那个女人的话;“为什么没有妈妈的孩子,就一定没有出息呢?李伯伯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暗暗发誓:“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有出息,让那些看不起没有妈妈的孩子的人后悔”!晓怡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从此以后极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害怕别人再提起自己是没有妈妈的苦孩子。也不与朋友深交,害怕人们问到妈妈的问题,从此晓怡陷入了深深的孤独,每天只是与书为伴。
晓怡开始上学读书了,发现学校教的简体字与李伯伯教的正体字有很多不同,这反而激起了晓怡的学习兴趣,过目不忘的她,学习十分轻松,除了音乐,各科成绩都在前三名。小学三年级时,学校让同学们填志愿将来想做什么?晓怡填上要成为居里夫人,将来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奉献一生。其实晓怡一直喜欢舞蹈和表演,但科学救国的道理让晓怡决定放弃自己的爱好,也认为做科学家才是有出息的,如果做演员就是戏子是没出息的,只能作为业余爱好,不能作为职业。
晓怡小学毕业了,成绩优异的她,上台领毕业证书和奖状,其他的小朋友都是家长上台领奖,晓怡却只能自己上台代表家长领取证书和奖状,因为父亲要上班没有时间来参加毕业典礼。在晓怡的记忆中;除了第一天上学,是隔壁的阿姨送晓怡去的以外,多年以来,晓怡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任何人陪伴。晓怡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放学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同学们都挤在走廊里等父母来接他们回家,天都快黑了,雨还是下得那么大,同学们早就走光了,晓怡一个人孤零零的还在等候,但不是等父亲,因为她知道父亲永远都很忙,不可能来接她,只想等雨小一点再走。可是雨一直下,校长出来了,惊奇的问:“你怎么还在这里?你妈妈还没来接你吗?要我送你回家吗?”“不!”晓怡惊慌失措的冒雨跑回了家,全身湿透了,晓怡边换衣服,边流泪,第一次感受到没有妈妈的委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