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意境唯美的诗歌·儿童必读系列之牧遥篇

那些意境唯美的诗歌·儿童必读系列之牧遥篇

作者: 亲子早教分享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14:10 被阅读26次

上期回顾:

古诗鉴赏·牧遥篇 | 《风》、《春晓》、《村居》

诗歌是世界上最精粹、最深刻的文字。读诗不仅能够提高文学情趣,而且能够培养良好的文化涵养。

每周和小编一起读一读课本里的诗,重返经典,追寻文化源头。让孩子爱上一首诗也可以如此简单。

《课本里的诗》完整地收录了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全135篇,同时也涵盖了之前人教版小学课本的全部古诗。

孩子从小熏陶古诗、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

比巴为了让读者对我们中华的古诗有更好的理解,以及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

比巴邀请了中国十佳银龄诵读家赵实尤(谷丰) 先生,为《课本里的诗》朗诵录音,这个可是比巴独家的哦!

登录“比巴”APP,搜索《课本里的诗》,连接比巴智能早教机,一起来读一读。

第一册牧遥(1~2年级的古诗词)

目录

登录“比巴”APP,搜索《课本里的诗》,连接比巴智能早教机,一起来读一读。

《所见》《小池》《池上》来自比巴00:0001:34

所 见

 清/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袁枚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

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小  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杨万里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但只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著有《诚斋集》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白居易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该文由公众号“比巴”原创

作者:橙色的金鱼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意境唯美的诗歌·儿童必读系列之牧遥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rw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