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感:廷杖,血统,靠自己

随感:廷杖,血统,靠自己

作者: 们那们那个们那那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08:45 被阅读0次

    这一集的原文是: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先生的翻译是: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之后,上朝向鲁哀公报告:陈成杀了他的君主,请您出兵讨伐。

    哀公说:你去向三卿报告吧。

    孔子退了下来,说:因为我曾担任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呀!君主却对我说‘去向三卿报告吧’。

    孔子去向三卿报告,但是他的建议没有得到采纳。孔子说:因为我曾担任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呀。

    这一段的讲义,看起来感觉有点闷。傅先生讲了孔子讨陈报告的事之后,举了一些明末之后的无名例子,讲到读书人的风骨跟责任,以及后来的廷杖,最后提及了血统,并导出人要靠自己的思想。整个讲座一路听下来觉得压抑,发闷。

    说道读书人呐,谁不是读书人呢?你不能光把读有字的书的人称作读书人。说到底,文字啊,书啊这些也是随着人类发展才产生的,是一种符号跟工具。文字用来表达一些意思跟想法,书籍呢用来记录大家的经验跟感受以及预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后来人是要读书的,要读各种书,不止书本上的,还要向实际的事相上学习。

    至于廷杖一节,要我说挨廷杖的人除去傅先生讲的是一种风骨、一种责任的表现之外,我在想:你何必一定要被廷杖呢?还做成腊肉挂起来,搞得那么凄惨。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吗?一定有的:

    第一,论语里面就有‘邦有道,谷’、‘以道侍君,不可则止’

    挨廷杖的老人家一定是情急之下,忘记了这两句话了。你如果觉得自己是站在道这一边,那么你以道侍君,不可了怎么办?止嘛。告老还乡,或是托病辞官,天地那么广阔,人生这么短促,何必挨那一顿廷杖,落个所谓的忠臣的虚名呢?

    为什么是虚名?因为你的所谓的‘道’没有被采纳啊,没有被推行啊,对现状没有丝毫的改变啊。等于是无谓的牺牲嘛。对不对。

    此其一。

    第二,‘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前半句话。

    还有后半句话,通常实际应用的时候都容易忘记,这半句就是:用对的方式说对的话,或者说用对的方式来做对的事。勉强归纳成一句话: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之以义。就是用恰当的方法去落实。

    说白了就是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你要注意时机、场合。

    当领导的也是人,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支持,这是人之常情;人无完人,也是人之常情。也就是说,你要平等地去考量对方的内心感受,去沟通;另外,职级高的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事都考虑得很清楚,需要你去以适当的方式去引导他。

    记得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名字记不起来了,大致意思是说,有个老臣,去劝皇太后出兵,之前很多人去劝过了,老太太都急眼了,放话说谁再来讲这个事就对他不客气,啊,吐你一脸唾沫。可是这位老臣还是来了,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触龙说赵太后》。从这篇文章里面我们看到:触老实在是这方面的典范。

    这一段实在是太精彩了。开始触老从自己年老体衰开始说,之后说到自己的孩子,再说到燕后如何对待孩子。老太太的回答从开始的三个字一句话,到‘色少解’,到‘笑曰’,最后听从了触老的意见。这一段实在是太精彩了,值得细细研读,品味。

    再来谈谈血统。

    在我的理解,血统除了自然方面的血统,更重要的是思想体系的血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血统。

    一个人就其生物性的出身的确很重要。你生在哪一个时代,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这都很重要。不必多讲。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文化思想血统。

    比上面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志趣所在。你有志向,兴趣,并坚持实践,就一定可以走出自己充实的一个生命旅程。

    打个浅显的比方,金杯、银杯、土杯,的确不同,但是更不同的是取决于你里面装的什么。对不对。

    用傅先生的话可以一言以蔽之了:一切,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17062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感:廷杖,血统,靠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xr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