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吕布可不是一般的角色。这哥们儿在当时可是名声大噪,有点像现代的明星大腕,只不过他不是靠脸吃饭,而是靠打仗。吕布手下的将领们,那个个都是战场上的猛人,就像现在的特种部队一样厉害。而说到吕布手下这些将领中的老大哥,那非高顺莫属。张辽这位后来在逍遥津大战中让孙权找不着北的大将,那时候居然还只是高顺的小跟班。
想想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嘛,张辽当时肯定是想着跟着高顺混,说不定哪天就能出人头地。当然了,那时候的吕布还是相当风光的,毕竟作为三国第一猛将,他的名头可不是盖的。
高顺,这位在三国历史中可不是个普通角色。他就像是那种在现代特种部队里能单枪匹马翻江倒海的硬汉。来,咱们先得了解一下这位英雄的背景。
裴松之在他的《三国志》注解里这么描述高顺:这位高顺,为人清白,威严得很,不喝酒,也不贪小便宜。他手下那七百多精兵,装备精良,纪律严明,就像千军万马一样威风。这些战士们,穿的是整齐划一、闪闪发光的铠甲,手里拿的武器也是一流的。他们一出战,敌人见了都头疼,因为他们那叫一个厉害啊,没一回不是大获全胜,所以这部队有个响当当的名头——陷阵营。
嗯,听上去这高顺不仅本人厉害,连带着他的那群手下都是一群不好惹的角色。毕竟,在乱世中能出名,可不是靠吹牛皮就能办到的。
说到高顺的这支“陷阵营”,真是个让人听了就胆战心惊的存在。他们的口号是:“陷阵之志,有死无生,有去无回,有我无敌。”这可不是一般的豪言壮语,简直就是决心要在战场上横扫千军的宣言。这支部队的作风和纪律,有点像现代的海豹突击队,那是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绝对忠诚和勇猛。
因为“陷阵营”的实力太强,连三国里的大名将关羽和夏侯惇在小规模遭遇战中都吃了大亏,成了高顺的手下败将。想想看,关羽那是刀下留人的大侠,夏侯惇那更是曹操手下的猛将,能让这俩人都败在高顺手下,足以证明这“陷阵营”有多么强悍。这就好比现在的某个特种部队能连续打败多个国家的精锐部队一样,让人不得不佩服。
高顺虽然能力出众,但他的命运却像是买了一张“霉运彩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老板,也就是吕布,这人做事太冲动了。高顺看着心疼,他不止一次地劝吕布:“大哥,你看历史上那些灭国的皇帝,并不是他们手下没忠臣猛将,关键是他们不懂得用人啊。将军你啊,每次做事都不够深思熟虑,事后还找各种借口说是‘失误’。这样的失误太多了。”
这话说得有理有据,但吕布听进去了吗?显然没有。高顺其实就像是那种对公司忠心耿耿,能力又强的优秀员工,但是老板却是个只知道冲动行事,不听下属意见的人。这种情况下,就算有再好的战略和战术,也很难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可惜了高顺这样的人才,生不逢时,遇不到明君啊。
就这样,高顺的忠告对于吕布来说,完全是对牛弹琴。吕布不仅没听进去,还把这些忠言当成了耳旁风。结果咋样呢?在与曹操的战斗中,吕布的军队被全歼了。
战败后,这三位被曹操俘虏的将领各有各的态度。吕布,这位一直以勇猛著称的大将军,却在最后时刻想求一条生路,但命运并不站在他这边。张辽呢,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最终选择了投降曹操。而高顺,这位忠心耿耿的猛将,坚决不投降,最终以死忠于吕布。
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高顺这样的一流将星,却因为吕布这样一个不值得他去卖命的领导,最终英年早逝。这就像现在有的天才员工,因为老板的错误决策而被埋没一样。高顺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了一个不值得的目标而燃烧了自己,真是让人为他惋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