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多都是独居,一是因为儿女不在身旁,二是老伴都去世了。好不容易有一对爷爷奶奶和和睦睦相依相守,便忍不住让人多关注几眼,多打听几句,却没想到能让自己感慨万千,朴素的亲-爱情真真是羡煞旁人。
这对儿相守了一辈子的老夫妻不同儿女一起住,却也自在。上了岁数的老爷爷耳力不佳,行动迟缓;奶奶腿脚相对于爷爷还算灵活,但早年落下的病根使得口齿不清。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流,虽比着常人费力些,却都对彼此极有耐心。
常常听见老奶奶大声说些什么,旁人没太听懂,还在理解状态,老爷爷却已大声回复。两人就在这“震耳”声中调着自己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应是过得十分惬意,所以每每见到俩老人家,脸上都是笑意盈盈。
我一直认为爷爷奶奶那一辈儿是没有爱情的,他们都是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纵使成婚在新中国成立后,父母包办的婚姻依然随处可见。他们俩应该也一样,搭伴过日子罢了。
可事实好像不是这么回儿事,他们硬是在长久磨合的亲情里摩擦出了爱情。我开始瞧见这爱情还是透过一盏灯。
夏天家里热,为了解闷儿,也为了省钱,老人们晚上总爱坐到路口的石板上唠嗑儿,一唠就很晚。我暑假回家,晚上没事也会坐在路口的石板上听老奶奶们讲以前的故事。
这个老奶奶呢,性子温和,话也不多,每次就是和其他老人坐在石板上,偶尔询问一两句,因为吐字不清晰,每次说话都要费很大劲儿,重复几遍,才能让别人听清楚她的问题。奶奶家里平日只有她和爷爷两个人,奶奶到晚上会出来坐坐,爷爷大概是因为行动不便总坐在自家门口乘凉。
有天晚上停电了,我如同往常一样坐在路口石板上听老人们唠嗑儿,突然听到一声声鞋底摩擦水泥地的声音,扭头看了看,原来是那奶奶的老伴儿——我称呼为爷爷的人出来了,我想着爷爷竟也想着出来了,听着他鞋子摩擦水泥地的声音,能想象得出来他行走有多困难,我们普通人的一步他估计需要五六步来完成。虽然从他们家到我们家这的路口没有多远,我走的话最多1分钟,但按他的速度,他走到这来估计至少要5分钟。
他手里拿了盏灯,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用的那种,前后都有灯泡,现在看来很有年代感。我想是因为他家门前的路不像这边的水泥地,很难走,才要带着灯。看着爷爷缓慢地走到奶奶面前,伸手把灯递给了奶奶,奶奶笑了笑,说了句什么我没听清。
而后爷爷就转身回家了。“ci, ci ,ci”,鞋底与地板的摩擦声再次响起。我才明白这爷爷是要给奶奶送灯呀,今夜停电,怕奶奶一会儿回家不方便。我看看手机,九点钟。
第二天晚上没有停电,爸妈不在屋里,我也懒得一个人在家看电视,便搬个小板凳和爸妈坐在路口乘凉。那个奶奶如同往常一样坐在那里,不说话,认真听着其他的老人讲故事,时而露出一下让人心情舒爽的温暖笑容。
不一会儿,“ci,ci,ci”的声音又传来了。扭头看看,还是那个行动不便的爷爷,手里拿着我昨天见过的那盏灯,看着他慢慢地将手里的灯递给奶奶,奶奶脸上再一次浮现了昨天那种笑容。爷爷同昨天一样没说话,转身回去了。奶奶也同昨天一样满脸笑意地目送着爷爷。我不自觉地看了一下手机,九点钟。
第三天我没从家里出来,第四天,我出来时又在九点钟的时候遇见了身形高大的爷爷,大概因为之前当过兵的缘故,并不像一般老人那样腰弯的厉害。只是大长腿已不能迈开与之对称的步子了,只能一点一点,慢慢挪着往前走。
像前两天一样递灯给奶奶,看奶奶笑了,他便折返身回去。我知道了爷爷不是因为那天停电才送灯,而是因为怕夜路不好走,所以来给奶奶送灯。虽然路没多远,但还是担心奶奶,尽管明明他走起来更困难。接下来的几天晚上,只要我在外边,便能见到那个爷爷。问妈妈,知道是爷爷每天都来。
一天晚上没拿手机,看见爷爷来了,我问妈妈:“妈,又九点了吧。”我妈笑着说:“九点了。”一个正在讲故事的奶奶听到我和妈妈的对话,便问了一句。我妈说:“妞妞说这个爷爷又来送灯了,问是不是九点了。”刚拿到灯的奶奶听见了,脸上再次浮现了笑容。她脸上都是皱纹,昏黄的路灯下我看不清她的五官,但明明看到幸福分外明显地呈现在她的脸上。
我突然觉得这对儿爷爷奶奶不太一样。爷爷明明行动不便,称得上步履维艰,但每天都能在九点钟给奶奶送来电灯,误差不超过5分钟。奶奶明明是在那个还比较封建的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但不会在外人面前刻意隐瞒自己丈夫带来的幸福感。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幸福实实在在地感染到别人,让人也忍不住嘴角上扬。
亲情确实会让人之间彼此关怀,相互扶持,但有了爱情的亲情才能让人开怀,发自内心的陪伴与微笑。他们的结识或许不是因为亲情,但这长久磨合来的珍贵亲情一定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可能他们不知道,但是嘴角上扬的姿态实在是爱情最美好的象征。
爷爷的送灯细节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一直被感动着。迫不及待地想听听他们的故事,找来他们的孙女,听她给我讲述。
爷爷是贫农,小时候家里穷,没读过多少书。奶奶是地主家的千金,从小念书,还来过如今的省会读过书,但自小身体不是特别好,而且革命的烈火燃烧到农村时,她千金的身份便也不在了。机缘巧合下,爷爷奶奶认识了彼此,便定了终身。
奶奶嫁给了爷爷,爷爷对奶奶极好,知道奶奶身子弱,便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儿,到两人都上了年纪的时候,奶奶做的饭依旧比不过爷爷的。爷爷从不让奶奶下地干活儿,怕她累着。
革命免了奶奶的千金之名,爷爷却让奶奶有了千金之实。早年间奶奶生病,没法儿说话,爷爷便买个小黑板,看奶奶一笔一笔写下自己想要表达的话,是吃的就张罗着去做,是需要的就紧着去拿,有事儿没事儿陪奶奶唠嗑儿解闷儿,不曾有过一丝厌烦。
奶奶性子温和,爷爷却是个急脾气,找不到东西便会大声嚷嚷,奶奶也不生气,耐心帮爷爷找来东西。说也奇怪,爷爷的急脾气在奶奶生病期间竟消失地无影无踪。
年纪大了,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奶奶行动也不利索了,为着方便照顾老人,他们的儿女便同他们商量能不能暂时分开一下,爷爷住在大儿子那儿一段时间,奶奶由女儿带着,过段时间忙完再回来和他们一起住。
爷爷虽有些糊涂了,但对于这件事竟态度坚决的不同意,奶奶平日里性子温和,这次也坚决拒绝,不容反驳。老两口自年轻时就没分开过,现在也绝不同意离开对方,哪怕是一小段时间。儿女没有办法,倒也理解,便轮流来照看爸妈,虽然自己麻烦了点,但就当是孝顺爸妈。
这一辈子,爷爷虽是急脾气,但从不曾和奶奶吵红脸。别的爷爷们多多少少有点大男子主义,这个爷爷却从来不。
好像他这一生都在探索如何更好的爱奶奶,身形高大就是为了更好的护着身材娇小的奶奶;明明是急脾气,面对奶奶时却颇有耐心。
在那个不知爱情为何物的年代,爷爷娶了奶奶,奶奶嫁给了爷爷,上演了一场时长为一世的爱情故事。剧情以柴米油盐为主,看着琐碎,男主角普通,女主角平常,演技却精湛无比,满眼真诚。
透过那灯呀,让我看到了“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动人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