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中紫
看完《冏妈》,觉得山争哥的“冏”系列,只能到“冏妈”了。
往年春节,去院线看新片还可以拿出手机选一选,而今年,看《冏妈》不需要任何理由,也没得选择。
《囧妈》面临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影响,突然放弃了院线,改为线上收看。大年初一开始,人人都可在电视上免费看新片了。
但被“冠状病毒”囚在家中,和主动上影院去看真不一样,观影体验确实打了折扣。豆瓣上的评分6分应再加1.5分,否则,我都不好意思写观感,就象我不好意思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到动情之处,还当着一家老小流泪一样。
真的,我从来不看豆瓣7.5分以下的电影。
当然,第一个槽点别人(毕志飞)吐过了,吐得有些酸葡萄的味道。什么“破坏了电影行业的整体基本规则”,被电影行业人联名抵制。
其实,大可不必给《囧妈》扣上破坏了电影行业的整体基本规则的大帽子,不就是山争哥脑洞大开了一次,又有“今日头条”合谋,让《冏妈》独辟蹊径,之前宣布拿下了三争哥的《囧妈》首播权,接着更是在旗下的多个平台播放,使《冏妈》先保底了“6.3亿”。山争哥的此波操作,若只论及商业层面,参与创作的山争哥的收入,导演费2700万,监制费1000万,编剧费1000万,演员费4000万,加上山争哥“真乐道”公司有3000万的制作费,总计费用高达1.17亿。也算影视界的一只抓钱手!
然而,同业联名抵制,只能算事后诸葛,若事前有同业协会的协议,那山争哥的道德才能算碎了一地。但假若山争哥付以包容心态,那还是“流年笑掷,未来可期”的。
第二个槽点必须回到影片本身。
《囧妈》是一部地道的“亲子关系”剧,讲述的是母子之间的隔阂。故事的矛盾源于母子间的沟通。当然,三争哥把这种沟通缺陷也带到了他的婚姻中,故事的主要情节就发生在三争哥与妻子、母亲,发生在北京开往莫斯科的火车上,6天的旅程,还“塞”进了美女娜塔莎引导故事发展。
影片一开始,山争哥哥要离婚了,离婚夹杂了妻子袁泉对“专利”的争夺和对山争哥哥“为人孝子”的道德遣责。她提醒三争哥去看“他”的妈妈。无论袁泉是怎样的“好媳妇”,在“婆媳关糸”还是泱泱大国第一恶劣关糸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只当《冏妈》有美好的愿望好了。大多数的夫妻,抱怨最多的是你对“我”妈妈怎么怎么不好了,而不是“他”妈妈。
剧中的袁泉,还好意提醒山争哥最好给他母亲一个拥抱。我在想,莫非,山争哥的母亲是个法国女人。中国母亲不是最喜欢儿子回家来陪自己聊聊天,吃一顿自己做的饭么?袁泉不仅不了解山争哥,不了解山争哥母亲(喂小蕃茄),更不了解中国人的亲呢模式,两人的夫妻生活咋不一地鸡毛呢?所以,据说大多观影者都坚持看到影片最后,关心的是夫妻是否离婚?但离婚,何尝是条出路?
第三个槽点是山争哥阴差阳错被上了北京开往莫斯科的“K3”火车,顺带把妈妈陪了127小时。看到这里,我猜想众人均被温暖了,心里拍手称好。
最近看到一句话“一个都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就劝你大度点的人……”,我尤其赞同,用在《冏妈》里,那便是你不知道你和你妈的矛盾?不知道你妈对你爸做过什么吗?你咋那么容易就上了火车呢?搞得人们都觉得你算是对你妈做了一次尽善尽美的陪伴,可立下孝子的牌坊了,而不是你愿谅了你妈,或者代你爸原谅了你妈?我又严重怀疑山争哥一周搞定的剧本,犯了逻辑不清的毛病,再这样下去快成思维零乱的姜文电影。一万个问题家庭有一万个原因,绝不是一个“孝”字能化繁为简的,要不,著名作家冰心的孙子便不会在其墓碑上去乱涂乱画了。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导演,要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探究复杂的人性,才可以拍出打动人心的电影。以孝为题材没错,但最怕模式化,一旦模式化了便有说教的嫌疑,让人们看《冏妈》时就只能看那些浅薄的“笑点”,而不能会心会意。这让我想到同样擅长搞笑的星爷,他的电影也少不了“笑点”,但笑过之后,屌丝的笑点后面都是泪点,这便是星爷的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原因。
第四个槽点是山争哥的表演。山争哥在《药神》中的表演,我是献了膝盖的,然而到了《冏妈》,怎么都觉得山争哥犯了徐帆的表演错误!徐帆在《唐山大地震》中的表演,被“金马奖”的评委说成演技用力过猛,显然,山争哥这一段的表演也太用力了。虽然对于表演是见仁见智的事,这“用力过猛”说出来也好难听,但就在电影中,有黄梅莹的对手戏作表演参照,三争哥确实是太用力了,表演痕迹太重!
列车上,当冏妈黄梅莹质问三争哥为什么车震时,三争哥表现的逆反就张力爆棚,我又再次怀疑下一个社会新闻爆出的,对着母亲大吼大叫的“儿子”,何尝不是在《冏妈》中学习来的,又在实践中习得。三争哥的“吼”,其实正是母亲“叨唠”的习得,正所谓“原生家庭”之过的继承性。
大凡涉及到家庭矛盾,夫妻及亲子关系的桥段,都建议导演看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从中去体会家庭成员间的表达模式,更多的去推敲儿子对母亲的愤怒情绪,有多少种模式,尤其是中国式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南方的、北方的,就象小说创作者的推敲一样,给出最合符真实的描写,演员要给出符合现实的真诚表演,不要给我们“刻板印象”,否则,孩子们是会学习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糟,尤其对问题孩子,存在即合理,更何况是在一部热播的电影上学来的。我想,每个母亲都不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对着自己来那么一段极具张力的表演。
好了,不想再吐了。观影结束后,我问一家老小:看了《冏妈》后,有没有被触动到要善待自己的母亲?有个孩子说:我本来就做得很好;而另一个孩子说,有被触动,以后会多回家看看母亲。
各百分之五十的反馈,皆大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