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还没有遇到这种人,春节将至,各种名目的聚会也会让你遇见一回的,除非你非要耳不聪目不明。
“我就不承认!”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两个亲戚群,往往那些经济实力强的、混得不错的比较有话语权。除个别情况下(比如红包来了),往往这样的亲戚出来说话,大家反馈的就多些,哪怕不在群里回复反馈,他分享的鸡汤文点开的人也会多些。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她在自己的家族群里很没雅度地“发飙”了,@那个向她开口借钱的堂弟,原话语气很充沛,大致意思是:自己和老公上班都是领死工资的,而且只比所在市区最低工资标准好那么一丢丢,物价太高了,勉勉强强够日常生活开支,儿子上高中了,上培训班要花不少钱等等。她不“发飙”其他亲戚根本不知道她被借钱了,大有“还没开口向我借钱的亲戚们也快快打消这念头才是”的宣告意思。
此后,她偶尔会发点自己的工作生活细节图到群里来:办公桌上一摞码得高高的待梳理单子,曰好苦逼啊,每个月底都要来一次这样刻骨铭心的加班;下班回家了,没时间做饭了,中午的剩菜剩饭在锅里和一下再加点水,曰今天的晚餐——泡饭,挺香的额,再来一个表示满足的表情;周末的早晨,哇哦,今天一觉睡到自然醒,连早饭都省了……类似这样的苦情戏码,在“发飙”事件之后的一两个月里,总能偶尔见到:你看你看,我不是不借钱给你,我是真的自己日子过得清苦,估计还没你滋润呢。剩下那些还没开口向她求助的亲戚永远闭上了嘴巴。
然而,实际情况是,她家在房子均价目前已达8000多的市区拥有至少3套房子,大概在十年前就有车车,两口子一个是国企员工,一个是机关单位干部,对于家庭出身跟其他亲戚一样草根的他们来说,在亲戚们眼里他们已经彻底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是富有的人,至少是有能力拉一把落伍亲戚的人。
她之所以有这种反差强烈的表现,其实是启动了心理保护机制:她也知道自己完全可以帮助堂弟,但自己曾经也是完全靠自己,吃了很多很多苦的,你为什么不可以多吃点苦去改变现状呢?再则,我借给了你,下次其他亲戚效仿你也来向我借钱怎么办呢?于是,恐慌战胜了那么仅存的那点不忍和羞愧。
就像以前考试,明明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这次发挥不错考了85分,但别人问你考得怎样时,你会说“考得不好,才85分”,而不会说“平时80分都难达到,这次考了85分我觉得自己这次不赖呢”,不然,被考得比你好的人鄙视真是个LOW逼,偶尔考好一次就嘚瑟成这样,或者,被考得比你差的人嫌弃沾沾自喜。
而这种有违内心真实感受的虚伪却可以同时很好地照顾考得比你好和比你差的人,因为你给他们呈现了一种不满意的状态,只是压抑了自己的感受。再说,万一下次考得没这次好呢,自己也好有个台阶下呢,这是对未来“遭遇不测”的提前保护。
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别人给你呈现的状态往往是他认为你希望看到的状态,我们的正统教育教导我们言行举止嫑惹别人“讲闲话”,所以,宁可压抑自己也要让别人心里舒服,所以,到处是拧巴的好人啊......
一株长得拧巴的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