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诊断性测试,给我释放的最大信号就是:前段时间我的措施并没有取得很明显的效果。老大告诉我,日常课少练习的也少。真是这样吗?我不甘心。
新的一周马上开始了,我将做何抉择呢?这两天里反复在思考、在选择:放弃开学来我的作法吗?站在窗前,我忽然想到,语文学习不在于课堂上老师讲的多与少,教育家李希贵早就做过实验——高中的孩子和初中的孩子共同来做同一份高中的试卷,结果成绩相差不大,差别在于课外阅读量。所以我们班和另一个班级的差别在于孩子们的基础、学习习惯与学习动力。
今天开始听读新书《人生由我》,这本书是梅耶·马斯克写的。她用自己的传奇一生告诉大家,想要做出成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自己想要的东西要坚持不懈;2.努力保持乐观;3.要走出舒适区。其中第一条正适合我此时的状况。
所以下定决心:就要向课堂有质量。
首先要做到:课堂上关注所有孩子的参与度。之前的课堂,虽然在孩子们能够有秩序不乱说话,但是不是真的参与课堂学习了呢?好像还不是。所以从明天的语文课开始,特别关注后面的那些不出声也不举手的孩子,通过课堂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第二,继续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学习就是孩子们的事,老师和家长不能替代。所以,对于他们的作业还是跟上督促,但是还是要他们自己做,流水批改流水复批,我的任务就是跟上检查与督促。通过鼓励表扬与奖励机制,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来做好自己的事情。
第三,坚持每日中午十分钟的或听写或默写,还要再加上抄写。对于那些来的晚的孩子,他们的听默抄,要单独检查督促,让这一活动落到实处。相信这个真正实现了,孩子们的基础知识也就不是问题了。
第四,继续进行大量的阅读。但是阅读的普及还没做好,因为班中还有好多孩子是没有跟上每周一本书的阅读的。之所以跟不上,还源于他们的懒散习惯,没有激发出他们的内动力。这一点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
本身,向课堂要质量这一做法,是自己的一个小课题。之所以做这样一个课题,源于自己的现状与条件,就目前的工作状况,真的没时间批改孩子们的作业。而让孩子们批改作业的确是培养他们的能力,但是孩子们已经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就目前这个状况,坚持下去,班中孩子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因为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孩子真的跟上了我的步伐,但是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不习惯。但是,明知这种做法对孩子们来说是有益的,所以我必须坚持。
写到这儿,感觉必须坚持自己的行动。带领孩子们养成好习惯,激发内动力,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坚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算现在的成绩还不够理想,但是孩子们的状态告诉我,坚持下去,他们会很棒的。
网友评论